根据《关于推荐 2017 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的通知》有关要求,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的成果“干旱半干旱区菌草在生态修复与产业化开发中的应用”拟申报201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现将成果的名称、主要完成人员及排序、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成果简介等情况予以公示(具体附后)。
公示期为2017年4月17日至25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内以信函或传真方式对公示内容提出书面异议。异议材料须注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其真实性由提出异议的单位与个人负责。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研院(83789230)
乐鱼(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017年4月17日
附件:
项目的名称:干旱半干旱区菌草在生态修复与产业化开发中的应用
项目完成人员:林占熺、李钢铁、林兴生、张帆、林辉、苏德伟、郭中、陈艳、高天明
完成单位:内蒙古沙谷丰林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乐鱼(中国)、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项目简介:
1、所属学科领域
农业科学一级学科,生态农业二级学科。
2、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及过度放牧等生态问题,在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及砒砂岩地区开展菌草生态修复试验和菌草栽培食药用菌、菌草菌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菌草生物质能等产业化开发,创建了菌草高效生态栽培模式,构建了菌草产业开发技术体系,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及沙产业开发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3、科学发现及技术创新
(1)首次创建了120个菌草品种的种质资源库,筛选出7个高产、抗逆性强的菌草品种和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种植与产业发展的巨菌草、耐低温品种绿洲1号,建立了菌草组培快繁、扦插和工厂化育苗体系。
(2)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巨菌草鲜草产量13.9吨/亩,比对照青贮玉米、苏丹草、甜高粱分别高239.0%、286.1%、104.4%;控水试验表明,生长季每亩灌水量300吨的巨菌草产量15.56吨/亩,对照青贮玉米每亩灌水量380吨的产量5.1吨/亩,巨菌草水分利用效率比青贮玉米高287.5%。
(3) 创建了砒砂岩区、沙化土地及退耕农田的菌草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模式:4-5月份种植,种植密度4000芽节/亩,覆沙厚度4-6 cm,鲜草产量8.66-12.81吨/亩,根系发达,根鲜重3.0-4.6吨/亩,可降低风速39-62%,地表风蚀被完全控制,沙土有机质含量增加59%,调节小气候和改良土壤作用明显。
(4)以菌草为原料,筛选出培养基配方,栽培出优质的灵芝、香菇、平菇、杏鲍菇等食药用菌,建立了新鲜菌草栽培灵芝、杏鲍菇、秀珍菇等标准化生产工艺,研发出具三种功效的菌草灵芝复方保健品1个。
(5)首次利用菌草食药用菌菌糟开发出饲料添加剂,以其配制的饲料饲喂奶牛,产奶量增加13.79%,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49%,减少了奶牛的乳房炎发病率,提高了动物免疫能力。
(6)首次利用巨菌草、菌草食药用菌菌糟等作为生物质原料,试验得到了4个高温发酵产沼气菌群,产气量达511.60 mL/g TS(5 L发酵体),甲烷含量 55%。
(7)研制出菌草种植机,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4、作用意义
过度放牧及樵采是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退牧还草、禁牧舍饲是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菌草在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鲜草产量高(8.7-20.0吨/亩)、水分利用效率高(52 g /kg)、蛋白质(8.0-16.9%)等营养含量高,可作为饲草基地青贮玉米、甜高粱、苏丹草的高效替代产品,用菌草作饲料或用菌草菌糟作饲料添加剂,可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饲料紧缺问题,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利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节约了宝贵的林木资源,成本低、产量高、质量好、见效快。本成果实现了“生态 - 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共赢,经鉴定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5、应用推广及取得经济效益
项目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左旗、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杭锦旗、锡林浩特市正镶白旗、赤峰市等地推广种植菌草治理生态21万多亩,并辐射到甘肃、陕西、新疆、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共8万多亩,发展畜牧业和食药用菌栽培,新增产值超8亿元,扶持农户超1.2万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