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提名推荐工作的通知》(闽科奖办〔2018〕7号)的要求,我校廖飞宇老师 (排名第三)参与的成果“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拟申报2018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现将以上项目的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具体附后)。
公示期为2018年9月5日至9月11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内以信函或传真方式对公示内容提出书面异议。异议材料须注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其真实性由提出异议的单位与个人负责。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研院(83789230)
乐鱼(中国)
2018年9月5日
附件:
一、项目名称: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推荐奖种: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推荐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四、主要完成单位:华侨大学、湖南大学、乐鱼(中国)、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士兴(福建)钢结构有限公司、长沙科辉炉业科技有限公司
五、主要完成人:霍静思、王玲玲、廖飞宇、刘艳芝、曾文、许世骏、杨伟、王卫华
、李海锋、林建平
六、项目简介:
本项目主要集成了华侨大学和湖南大学2008至2017年的系列成果,期间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69和51378200)、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1-0123)、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15141029)和1项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09KB23)的资助。项目主要研究混凝土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在实际应用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项目完成了大量的材料和构件试验研究,并从理论方面深入揭示了相关问题的力学机理,多项研究成果尚属国内外首次:(1)首次研发了一种可提升结构高温试验灵活性的多功能组合式试验炉;(2)完成了实际工况下膨胀型防火涂层隔热和湿热老化性能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首次量化了隔热性能随使用时间的退化规律及受火条件对涂层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3)首次系统地完成了初始荷载和升、降温模式对高温下及高温后(钢管、钢筋)混凝土柱短期力学性能和徐变行为影响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4)首次系统地完成了高温下(后)混凝土、钢管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界面粘结动力力学性能研究和抗高温连续倒塌的节点构造措施研究。
目前,项目成果已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14篇,EI收录11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4项;成果被应用于12个实际工程,产生经济效益超过8000万元;主要成果已被国标《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福建省地方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采纳。
七、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
(1) Jingsi Huo , Yan Xiao , Xiaohu Ren, et al. A new hybrid heating method used in fire test, Experimental Thermal and Fluid Science. 2015, 62(62): 52-57. (SCI)
(2) Lingling Wang, Yongchang Wang, Jifeng Yuan, et al.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intumescent coating char after accelerated aging. Fire and Materials, 2013, 37(6): 440-456. (SCI)
(3) Lingling Wang, Yongchang Wang, Guoqiang Li. Experimental study of hydrothermal aging effects on insulative properties of intumescent coating for steel elements. Fire safety journal, 2013, 55 (328):168-181. (SCI)
(4) Jingsi Huo, Guowang Huang, Yan Xiao. Effects of sustained axial load and cooling phase on post-fire behaviou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stub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09, 65(8-9): 1664-1676
(5) Jingsi Huo , Xiang Zeng, Yan Xiao. Cyclic behavior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with pre-load after exposure to fir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1, 67 (4): 727-739.
(6) Jingsi Huo, Jiaguang Zhang, Zhiwei Wang, et al. Effects of sustained axial load and cooling phase on post-fire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ub columns. Fire Safety Journal, 2013, 59(3): 76-87.
(7) 霍静思, 任晓虎, 肖岩. 标准火灾作用下钢管混凝土短柱落锤动态冲击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12(4): 9-20(EI)
(8) Jingsi Huo, Yuangming He, Liping Xiao,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behaviors of concrete after exposure to high temperatures up to 700°C.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12, 46(1-2): 255-265. (SCI)
八、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可控结构柱不均匀升温的加热炉(2010年1月批准,专利号:ZL 2009 2 0063647.3;发明人:霍静思,肖岩,王枝茂,曾翔,吴建新)
(2)发明专利:一种可控复合升温的加热炉(2010年8月授权,专利号:2008 1 0030718.X;发明人:肖岩,霍静思,曾翔)
(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结构试验高温炉(2017年7月授权,专利号:ZL 2015 1 0606969.8;发明人:霍静思,周子健,肖岩)
(4)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消除惯性力影响的落锤冲击拉伸试验梁式转换装置(2018年1月授权,专利号:ZL 2015 1 0607538.3;发明人:霍静思,周子健和陈柏生)
九、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已经在多个实际工程中应用,且这些工程均已经交付使用,使用情况良好,共产生经济效益5828万元。此外,本项目提供的复合升温试验技术在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抗火试验炉的建造过程中得到应用,通过降低建造成本和试验成本等方式,产生经济效益2520万元。
项目的主要成果已被2018年4月实施的《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GB51249-2017)和2010年4月实施的福建省工程技术标准《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13-51-2010)所采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