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印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正式实施,我校将围绕10个超千亿元产业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八大服务工程”,实施服务项目300项,全力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时代贡献。
行动计划围绕服务质量兴农等目标任务,提出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人才科技特色优势,通过校地校企合作、科技下乡等形式,搭建和完善18个服务平台,组建40支专业特色鲜明的服务团队、300支以上师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团队,实施服务项目300项,推广“五新技术”成果300项,培训“一懂两爱”人才2万人次以上,服务对接乡村100个以上,在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方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八大服务工程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服务工程、精准脱贫攻坚服务工程、乡村人才培育服务工程、乡村生态振兴服务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服务工程、闽台农业合作提升服务工程、乡村文化振兴服务工程、特色智库建设服务工程。
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提质升级服务工程方面。将着重围绕“两型农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加工业提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农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开展科技技术咨询与支撑服务,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技术成果覆盖全省95%的茶业、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75%的食品大中型企业,65%的畜牧业大中型企业和35%的林产工业大中型企业。
在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服务工程方面。将根据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产业发展需要,以10个超千亿元产业领域为重点,选派200余位专家,建立形成“教授专家+企业技术员+学生”生产技术攻关小组,开展专业技术服务。选派150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落实好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开展好干部驻村等工作,为扶贫机制创新等工作出力。组织开展大学生实习支教活动,服务乡村发展。做好助力宁夏固原市“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工程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做好菌草技术援外工作。
在实施乡村人才培育服务工程方面。将推进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设“乡村振兴班”、举办涉农类学科竞赛等,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设立大学毕业生创业启动扶持资金,设立乡村振兴创业导师团,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发挥学校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干部管理人才、农村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服务人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培训基层干部、农技人员、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骨干人员2万人次,推广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300项(套)。
在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服务工程方面。将围绕发展生态农业,助力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围绕“旅游+”“+旅游”发展,开展旅游项目挖掘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旅游产品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我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规模化、景区化和品牌化建设,全面完成乡村旅游“百镇千村”提升工程的服务工作。围绕全省水土流失治理,丰富、提升和推广“长汀经验”,共同打造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福建样板。围绕总结和推广林改经验,重点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集体林生态经济研究、集体林区产业发展研究等,推动集体林业改革理论与实践取得新成效,树立新典范。围绕加快总结生态建设经验与模式,重点与晋江市75个村庄对接共建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等,推进适应生态文明转型需要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研究。围绕打造农村田园综合体,积极助力武夷山市五夫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漳平市永福镇、漳浦县石榴镇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宜居环境,重点开展观赏植被、花卉苗木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农业生态产业规划。
在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服务工程方面。将帮助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示范社、推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运行模式,助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发展面向小农户的普惠金融研究,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加强创新发展“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研究,协助创建同业型、同域型、同项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力争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0家、国家级示范社10家、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30家、力争协助组建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在实施闽台农业合作提升服务工程方面。将围绕加强闽台农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依托学校闽台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台湾成人函授大专教育项目、引进台湾专才项目等,积极引进台湾专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学习台湾农业创业培训经验和模式,打造“农林大学”样式的创新创业“试验田”、“孵化器”。围绕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台湾农民创业园,帮助台湾农民在福建创业就业,提升台湾农民创业聚集区建设;依托学校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重点加强与台湾在花卉苗木新品种引进、生态茶园建设、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森林游憩与自然环境教育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并引进和落地转化一批台湾先进农业技术。
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服务工程方面。将围绕传承发展八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重点开展地域文化研究,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革命历史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学术专著和文艺作品,服务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围绕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教育活动,助力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在实施特色智库建设服务工程方面。将依托学校国家新农村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集体林业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普惠金融研究院等国家、省级特色智库,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相关学院,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重点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普惠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乡村生态旅游、乡村人才振兴等领域,组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
行动计划还配发了服务工程平台搭建与完善任务表、服务工程团队组建任务表、服务工程人才培训计划表和服务工程项目实施表,并在组织实施、宣传引导、保障机制、督导考核等方面明确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