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全校教师大会后,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校召开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及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部署推进会,同时,下发了《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分解了49项任务,就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站在新的起点推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立足本校特色,持续做强做优研究生教育品牌
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做强做优研究生教育品牌,是我校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统筹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研究生教育分类改革、机制创新,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质量,主动适应“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有农林高校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校立足本校特色,通过实施新增学位点培育计划和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生物学科为主体,工科、人文社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位授权布局,打造了一批国内领先的优势特色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行列,生命科学学科自然指数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40位;跻身世界四大排行榜,2019年名列USnews中国内地高校第87位;4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20%;6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12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通过研究生选拔机制的优化使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明显提升,2018年第一志愿报考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556人,同比增长15.3%;985、211及省重点建设大学生源增长明显,共录取1070人,同比增长30.9%。明确了研究生教育定位,推进结构调整,完善分类培养机制,以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切入点,构建了以科研创新为导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重点,调整课程结构,构建了分类分层次的课程体系,研究生结构规模更加合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比例为1:1.29。目前,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6109人,其中博士生716人,学术型硕士2256人,全日制专业硕士1903人,非全日制专业硕士1029人,来华留学生205人。
以“一人一策”的形式引进了一批海内外优秀高层次人才,组建了汇聚高端人才队伍的海峡联合研究院,创设了优质平台;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博士研究生出国合作研究计划专项基金”、“学术交流专项资助经费”等专项经费,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经费资助。2012年以来,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975篇,2017年研究生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2篇学术论文(《Nature》1篇、《Cell》子刊1篇);研究生参与完成的授权专利数910个,研究生参加省级及以上专业能力比赛获奖455项;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0篇;全国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6篇;研究生年均毕业就业率92.51%。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任务》等国家部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精神,学校积极谋划和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为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从酝酿到政策出台先后经历了约一年时间,这是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下形成的,是学校在校外调研了全国11所高校、校内走访了绝大多数学院,多番征求意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农林大研究生发展和改革的新时代研究生综合改革意见,将把农林大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带上一个新台阶。” 研究生院常委副院长汪世华对记者表示。
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方面。紧抓教师和学生两个教育主体,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教师、学生、教学、科研的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制定了《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把导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衡量其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并将进一步创新党建模式,依托研究生公寓、研究所团队或实验室群体等建立研究生党支部,在研究生中开设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公选课程,设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宣传教育月,深入开展学术规范教育系列活动,实施研究生人文关怀“九个一”工程,从学习、就业、心理和资助等多维度加强研究生人文关怀。
在加强学位点建设和布局方面。围绕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学校“一体两翼”学科建设布局,立足现有学位点结构,以新增学位点培育计划和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为抓手,加强学位点建设。一方面采取分类指导,一点一案,部门联动的方式,全力推动成熟学科申报博士学位点;另一方面,开展学位点自我评估工作,对成长缓慢、处于停滞状态、水平不高的学位点进行预警或纳入撤销范畴,同时建立经费投入常态机制,为完善学位点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提供资金保障。
在改革招生选拔制度方面。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全面推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体现学科差异,发挥学科、学院及导师在招生选拔中的自主权,选拔有科研潜质的优质生源;实施专项指标和绩效指标相结合的招生指标分配办法,推进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招生指标分配以内涵建设和培养质量为导向,将人才队伍、重点平台、科研经费、学科学位点建设、导师人数、一志愿生源、研究生在学科研成果、学位论文盲审、学位论文抽检等纳入绩效指标体系。
在优化培养过程管理方面。以“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实践基地、专项资助”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中,按照分类培养模式,制定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以项目带动的方式,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英文课程和课程案例库,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完善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投入、建设、共享与管理机制,实行本硕博实践基地一体化管理,明确校、院实践基地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践基地的退出机制,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设立“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实行“1篇优秀学位论文、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两个一”目标管理考核模式,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资助学术型硕士生开展实践调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开展应用课题研究,鼓励研究生积极投入科学研究,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方面。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不断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同时,结合“双一流”建设目标,依托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开展学科对接交流工作,通过引进国际高水平师资和优质教学及科研资源、“联合授课”、“学分互认”、中外联合培养等模式,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深度研究生教育合作,争取研究生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取得新突破。
全面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全校教师大会和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及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部署推进会召开后,各学院各单位通过召开教职工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等组织学习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文件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研究生院按照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部署,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如,在加强研究生诚信和道德教育方面,推进开设学术道德规范公选课,强调诚信和道德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常规工作,把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在课程建设方面,推进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全英文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案例库、精品教材等,对研究生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一次全面全新的改革。“通过这次的改革——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案例教学,全英文课程等,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会大大提升。”汪世华表示。
食品科学学院表示,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制度的出台对研究生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要求,食品科学学院根据学校文件对研究生教学安排、教学规范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对于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做了相应的提高,对于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要求进一步提高,助力学院高峰学科建设。
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将切实发挥导师团队作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引导,并加大资助力度,有效保障研究生日常生活,让学生更安心投入学术研究,在正确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优势学科和培育建设学科关系、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关系以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中全面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园艺学院推出五项措施贯彻落实学校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部署要求:一是逐步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机制,出台了《研究生导师招生名额入纲规定》,适当限制老教师招生指标,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的招生名额,对于引进的一类博士毕业生,园艺学院都将授予其硕导资格。二是在研究生教育教学部分,园艺学院一方面鼓励学硕、专硕研究生多发表学术论文,另一方面学院也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研究生授课,充分发挥学院中 “闽江学者”、“金山学者”教授在学术领域上的优势。三是组建了园艺专硕与设施农业专硕两个研究生教学团队,开展研究生案例教学工作。四是为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学院计划每年新增5-8个专业硕士实践基地。五是积极探索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式,与企业合作,创新专硕联合培养机制。园艺学院还在近期还举办了2018年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宣讲教育活动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