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水产与海洋科学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18-12-03作者:海洋研究院 张伟妮/文 宣传部 郑其荣/图 编辑:郭联凯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12月3日,由我校主办,我校海洋研究院承办,我校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及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协办的“2018年中国水产与海洋科学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常盛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水产与海洋科学创新发展”。

论坛现场

来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近40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担任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

论坛旨在研讨水产与海洋科学前沿进展、水产与海洋科学领域发展动态,以期促进水产与海洋相关学科发展、提高水产与海洋科学研究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福建海洋强省建设。我校校长兰思仁、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钢生出席论坛并致辞,我校副校长郑宝东主持论坛。

兰思仁校长致辞

在致辞中,兰思仁校长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和海洋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希望与会专家对学校工作,尤其是对海洋科学研究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并表示学校愿与兄弟院校一道主动对接和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不断做强做精做深海洋研究,努力为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贡献。

李钢生副局长致辞

李钢生副局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情况,对论坛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希望广大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为我省海洋经济和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言献策。

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朱作言院士致辞

郑宝东副校长主持论坛

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院士作了大会致辞并主持院士报告,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分别做了题为“大菱鲆肌细胞对蛋氨酸丰度的感知与营养代谢反应”、“水产遗传育种——成功的故事与未来的趋势”、“创新驱动发展,蓝色解码开发海洋”的大会报告。乐鱼(中国)海洋研究院陈新华教授介绍了乐鱼(中国)海洋研究院的概况,刘少军教授、陈松林研究员、彭宣宪教授、关长涛研究员等学者也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麦康森院士作论坛报告

桂建芳院士作论坛报告

  包振民院士作论坛报告

  与会专家合影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近20年来,海洋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地位日趋突出,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世界各海洋大国纷纷制定了海洋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的战略决策。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先后启动了“海洋863计划”、“科技兴海”等国家海洋研究开发计划。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福建是海洋水产大省,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海洋生物资源400多种,海洋与水产品总量全国第一,2017年渔业总产值近3000亿元,海洋与渔业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海洋与渔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科技进步对海洋产业的贡献率不够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够高等问题。

  论坛互动交流

我校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水产学科创建于2003年,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学校重点培育的特色学科。

 记者采访我校海洋研究院院长陈新华  

为了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福建海洋强省建设,我校于2017年6月成立了海洋研究院,乐鱼(中国)海洋研究院是福建省唯一以水产学、食品学、生物学三个一级学科为支撑的海洋科研机构。目前研究院已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海水养殖生物“良种培育—绿色防控—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全链条为核心的学科群(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致力开展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生态、海洋健康养殖、海洋生物资源加工与质量控制、海洋经济与发展战略等研究,在水产与海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论坛的召开,将进一步汇聚全国水产与海洋科学领域专家智慧,促进我国水产与海洋科学研究和我省海洋科技领域研究,促进水产与海洋相关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