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18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的通知》(教技厅函〔2018〕126号),在全国范围内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59个(军民融合类6个),以我校为牵头单位组建的“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这是我校继2016年“省部共建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获批建设的又一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标志着我校在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推进学校 “双一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心将聚焦党的十九大关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以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转化服务、决策咨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增强协同能力为目标,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一带一路”战略及菌草生态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菌草生态产业重大科学发展问题、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转化全链条设计,通过与多单位开展协同创新,形成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和新型智库,努力建设成为菌草生态产业发展的学术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成果孵化及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为发展中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农业生产力翻一番、赤贫收入增加一倍提供中国菌草方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一带一路”战略及菌草生态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智库和人才支撑。
据悉,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开始培育建设,构建了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林科院、吉林农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及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体,产生了一系列具战略性、引领性、创造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和产业化成果,其中,在生态治理方面有6项相关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第18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加快推进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入选“国家高端智库”,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菌草技术通过国际合作、援外等途径,迄今在国内外举办了174期菌草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培训班,共培训6979人次,传播到105个国家;菌草技术被翻译成15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传播,共举办15届国际菌草产业发展研讨会,接待外交使节、外国专家学者等代表团200余个,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斐济、莱索托、南非、马来西亚、泰国、厄立特里亚等13国建立了菌草技术示范基地。2018年,中心在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绩效评估中考核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