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19-02-19)10版:[理论文章]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19-02-20作者:乐鱼(中国)副研究员 刘朋虎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如何发挥山区生态优势,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优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也是全面推动福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重大抉择。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把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关系把握好、处理好,加快高优农业发展,守护良好生态环境,应着力把握5个方面的重要对策:   

 一是注重转型升级,优化创立山地生态果园技术模式并实施集成推广。福建85%以上的丘陵地为红黄壤,山地果园面积超过1000万亩,生产上面临2个突出问题:开垦与保护脱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红壤生产力低下,地力培育较为滞后。如何予以突破,许多山区乡村创立了生态果园生产模式,即在山地果园合理套种牧草,防控水土流失;优化构建草牧结合体系,循环利用资源;合理实施多种经营措施,拓展增收渠道。山地生态果园建设与技术推广,经济效益比传统生态果园高35%以上,水土保持效率超过90%。    

二是注重发挥优势,优化构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体系并实施推广。福建茶园面积超过350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9.2%,产量占全国茶产量17%。但单一茶叶生产与地力改良滞后制约茶园高质量发展。闽南与闽北山区乡村创立了生产-生态-生活要素有效耦合的茶园,着力于茶园绿色生产,着力于保护茶园生态,着力于拓展茶旅结合,提升山地茶园多功能效应,强化山地茶园多样性开发,其综合效益比传统茶园提高36%以上,其立体种养与绿肥还园的效益尤为突出,收到一园三基地的效应,即使山地茶园成为茶叶生产基地,立体开发基地,观光旅游基地。    

三是注重结合实际,优化创新并集成推广秸秆菌业多级转化利用技术。福建食用菌产量达23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秸秆菌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开发项目。福建菌业的高质量发展显示了3个突出优势与特色:新品种开发带动菌业转型升级;传统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化开发;菌渣多级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既节约资源,又提高效益;既带动增收,又保护环境。    

四是注重农牧结合,科学规划并创立优势互补的循环农业型产业园区。福建丘陵山区适宜发展山地优质草业,近年来生态牧场与健康养殖的兴起,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在畜牧场周边山地种植优质牧草,利用牧草消纳养殖场废弃物,不仅可以提供健康养殖产业的优质饲料,而且有助于山区乡村面源污染有效防控。例如,闽北山区乡村种植杂交狼尾草与豆科牧草圆叶决明,每亩可收获10吨以上牧草,为奶牛场或者肉牛场提供充足的优质饲料,同时节约养殖成本25%以上。充分利用养殖场废弃物作为草地有机肥料,实施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节省肥料成本投入,而且有助于提高山地红壤肥力,可以取得一举数得的良好成效。    

五是注重叠加效应,因势利导引领并建设富有山区特色的小康生态村。福建山区乡村占有比例较大,如何依托区域优势,建设富有山区特色的美丽乡村是重要的课题。要注重以乡村为基本单元,优化发展并加快建设山区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让农民群众从农业产业发展中分享更多红利。    

我们要认真学习与借鉴国内外发展特色产业与建设绿色园区的先进经验,认真总结福建省以往成熟的产业集群模式与成功的园区经营实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思路,找准高效优质路径,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持续递进及其双赢互利目标。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