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明德楼613会议室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专题学习研讨第二次集中讨论会,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连文主持会议。
副院长李宝艳发言
思政课教师、副院长李宝艳梳理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演进历程并结合外国著名思想家对道德的阐释,对“立德树人”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解读。她强调,将立德树人总目标贯穿到思政教学全过程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道德的论述。她指出,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318讲话”中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的六点要求和推动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深刻内涵,并号召与会思政理论课教师进一步交流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会议现场
各教研室教师结合课程实际交流了自己的观点。童谨老师指出,在课程中应该结合生动的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意义,从公共政策、公共交往、道德品质如何培养等多方面探索如何进行道德实践,在自主的讨论和思考过程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比较生动的学习体验;江琼老师指出,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不仅要爱自己的职业也要爱自己的专业。作为教师要多读书,要古今通、中外通、多学科通,使理论与历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学的有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学的有用。要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在历史的细节当中在事理与情感的交流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刘淑兰老师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核心根本在于立德树人。在思政理论课程中要在阐释理论中培养核心价值观、在解疑释惑中增强“四个自信”、在优化方式方法中提升教学吸引力、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育人效果;于峰老师指出,通过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制度建设,有效解决“谁来培养”、“怎样培养”、“如何实现长效培养”的问题,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
连文作总结讲话,他对本次讨论会取得的效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按照学习计划,学院将继续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还将组织三轮研讨,将立德树人的主题学习结合到暑期研修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