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会成功召开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19-09-09作者: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文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9月6日,“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我校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

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8月19日-22日甘肃考察时的指示:保护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谢联辉院士,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中国林科院、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水利部、科技部相关人员,联合国开发署驻华办事处代表,企业界人士以及来自埃及、利比里亚等16个国家的代表共100余人。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秘书长张团员在致辞中指出,菌草技术着重扶贫、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学会将不遗余力助力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的发展。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盟委委员、副盟长孙明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官员王亚琳先后致辞。

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就“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产业发展”作了专题报告。经过多年来在黄河沿岸的荒漠、流动沙地、洪积扇、砒砂岩、盐碱地等进行的研究与实践,已较好地解决了菌草生态屏障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筛选出优良菌草草种,并在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建立了一批示范基地。巨菌草在阿拉善种植80-100天能有效防风固沙,并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综合利用价值高。2013年种下的巨菌草的根系至今仍有效固沙。巨菌草内含固氮菌,其叶、茎、根均可以固氮。巨菌草作为先锋植物,可进行草-灌-乔结合治理;可与沙蒿、梭梭等多年生沙生植物套种;还可“变沙为土”、生地变熟地,用于生产马铃薯、花生等作物。据测算,在沿黄河岸边建设宽100米、长1公里的菌草生态屏障,30年的建设维护费用约50万元。林占熺呼吁联手合作,不仅可为黄河筑起千里绿色菌草生态安全屏障,而且可为世界江河湖泊的生态治理提供示范。

参会院士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林占熺教授团队运用菌草技术防风固沙的科研和实践成果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菌草生态治理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一致倡议:来源于福建的菌草技术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对我国荒漠化治理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黄河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和大力发展菌草新兴产业时机已成熟,建议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列入相关发展规划,以更有效地推动黄河的生态建设。

背景资料: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同志把菌草技术列入帮扶宁夏项目,应用于扶贫与综合治理。从此,菌草技术发明人、乐鱼(中国)林占熺研究员带领菌草科研团队在黄河宁夏段的荒漠、戈壁与盐碱地试验示范菌草种植,获得成功后,又与沿黄河九省区的近20家政府机构(水利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青海省科技厅、甘肃省发改委等各级政府部门以及草原站、农业局等政府机构)和30多家科研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青海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国林科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林科院、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等)开展合作,并积极进行推广应用,有关成果先后获得内蒙与宁夏的科技进步奖项,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把菌草技术列为黄河全流域推广技术(2015年),林占熺研究员获“中国生态英雄”称号(2017年)。

自2013年起,乐鱼(中国)国家菌草中心累计派遣700多人次到沿黄9省市进行科研示范与技术指导工作。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菌草治沙基地、鄂尔多斯菌草治理砒砂岩基地等地进行科研试验与示范生产的近200人次。

2013年,菌草技术作为陕西延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示范推广。2015年,陕西延安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市大力发展菌草产业的通知》,2017年将菌草推广种植列为全市重点工作,2018年种植全市种植面积达23539亩。

2017年,菌草种植被列为“福州-定西东西扶贫协作”项目,甘肃定西地区2019年菌草种植面积达近万亩。

2018年,青海省草原总站把菌草推广种植列入政府项目。

2018年4月,12位两院院士提出“关于加快推广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建设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2019年,甘肃省发改委立项进行“黄河上游甘肃段生态可持续发展暨菌草生态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课题研究”。9月4日,黄河上游甘肃段菌草生态治理和菌草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在定西市举办,甘肃省副省长张世珍出席论坛并致辞。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