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10日,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主办,乐鱼(中国)承办的第十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暨人工林高效培育高峰论坛在乐鱼(中国)举行。
福建省是全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也是我国最绿的省份,为生态环境、水、空气质量均为优的省份。福建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发达,是我国大力发展人工商品林的主要产区。
大会以“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生态保护修复”为主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倡导绿色发展,共同深入探讨生态文明背景下森林培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研讨涉及人工林高效培育与生态保护修复、人工林高效培育与林业产业发展、先进林木种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人工林高效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人工林培育与天然林培育的协同等诸多方面,研究视角多样、研究方法新颖。
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张守攻院士(兼中国林学会理事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赵良平司长、中国林学会李冬生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副理事长赵忠教授、马履一教授、范少辉研究员,中国林学会学术部曾祥谓主任、福建省林业局谢再钟副局长,以及全国林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60个单位的主要领导、技术骨干、师生代表300多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林学会森林培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履一教授主持。乐鱼(中国)校长兰思仁教授、中国林学会李冬生副秘书长、福建省林业局谢再钟副局长分别致辞。
会上,沈国舫院士和张守攻院士分别做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可持续综合经营的战略思考》和《中国林业发展若干战略问题》的精彩报告,对新时期森林培育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赵良平司长做了《生态保护修复若干问题的思考》报告,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新要求和新理念。马履一教授和郑郁善教授分别做了《京津冀生态圈森林植被构建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与示范》和《福建柏良种壮苗和栽培技术研究》报告,对我国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培育技术进行了论述,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乐鱼(中国)林学学科历史悠久,涌现出周桢、李先才、俞新妥等一批林学知名教授。1979年获批全国林学首个经济林硕士学位授权点后,陆续获得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立国家林业局中国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林学学科”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在杉木高效培育、植物光信号传导、竹资源基础生物学、竹类遗传转化体系、退化林地生态修复、沿海防护林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杉木、马尾松、福建柏、红豆树、楠木、香樟、红豆杉等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培育技术方面有显著的区域研究特色。
本次盛会的成功召开,为全国各地的森林培育同仁加强互相学习先进理念和深入交换创新心得提供了很好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心协力力撼山河,此次盛会举办将有力促进全国森林培育同行交流合作、各抒己见,跨区协作,把我国森林培育研究水平提升到更高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