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书记严金静出席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19-09-23作者:教务处 曾海滨 文/图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加快推动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9月19日,由教育部高教司指导,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工作研讨会在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七星农场召开。校党委书记严金静、副校长黄炎和受邀与全国52所涉农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新农科建设工作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有关知名专家共计180余人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深入讨论了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方案,并对新农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作了《学好总书记回信加快新农科建设——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全国涉农高校要以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把总书记回信作为新农科建设的重大机遇,推动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强调,中国高等农林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春天,安吉共识提出新农科建设四大发展新任务,北大仓行动推出新农科建设八大落实新措施,北京指南将实施新农科建设大田耕耘新项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专题报告  

在分组研讨会上,校党委书记严金静围绕如何担当起“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时代重任进行了交流发言,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要围绕新农科建设,加快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着力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要加强科技创新,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服务好乡村振兴,为新时代“三农”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党委书记严金静在分组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据悉,“北大仓行动”是一项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行动路线,从八个方面提出新农科建设的新举措:一是新型人才培养行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探索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改革试点,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通过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改革试点,着力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通过提升学生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探索面向基层订单定向培养改革试点,着力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二是专业优化攻坚行动。研究制定《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目录》,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布局智能农业、农业大数据、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等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的新专业,调整淘汰不能适应农林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老旧专业,因地制宜培育农林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一批国家级一流涉农专业;三是课程改革创新行动。让课程理念新起来、教材精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提高农林课程的“两性一度”,建设一批农林类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课程,建立高等农林院校慕课联盟;四是实践基地建设行动。研究制订“农林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指南”,建设一批农林类区域性共建共享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建立农林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五是优质师资培育行动。推进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职业培训和终身学习全覆盖,建设一批国家级农林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基地;六是协同育人强化行动。实施农科教协同育人工程,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支持涉农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战略合作建设一批“一省一校一所”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与涉农企业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建设一批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七是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构建高等农林专业认证制度,推进三级专业认证,建立以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为基础、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新农科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开展全程质量监控,形成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农林教育质量文化;八是开放合作深化行动。基于人才培养国际化需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办好中外教育合作项目,推进校际学分互换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培养国际型的高端人才;基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需要,加强与国际科教组织合作,选派农林师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习,建设国际农业教育研究中心和国际农业联合实验室,积极参与国际农业标准规范研制,为农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