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乐鱼(中国)“双一流”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育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闽农林大科〔2019〕8号 )精神以及学校的有关工作安排,经自由申报,学院审核把关推荐,科研院受理及形式审查,专家组评审推荐,现将2019年度乐鱼(中国)“双一流”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育计划拟立项资助项目进行公示(见附件)。
公示期:2019年12月12日至2019年12月18日(5个工作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可在公示期内以信函或传真方式对公示内容提出书面异议。异议材料须注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其真实性由提出异议的单位与个人负责。对匿名或无具体事实根据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0591-83789210
校科研院0591-83789121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019年12月12日
附件:
2019年度乐鱼(中国)“双一流”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育计划拟立项资助项目
(排序不分先后)
序号 | 专项名称 | 培育项目 | 研究领域/项目名称 | 所属二级单位 | 项目 负责人 | 备注 |
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杰青、优青培育专项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创新研究 群体培育 项目 | 水稻病毒 | 植物保护学院 | 魏太云 | |
1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杰青培育 项目 | 植物生长素信号转导 | 海峡联合研究院 | 徐通达 | ||
2 | 园艺作物发育与生长调控 | 园艺学院 | 吴双 | |||
3 | 植物雌配子体发育 | 海峡联合研究院 | 秦源 | |||
4 | MicroRNAs 协同调控的水稻抗病毒和 病毒致病机制 | 植物保护学院 | 吴建国 | |||
5 | 植物生长抗逆的平衡机制 | 海峡联合研究院 | 熊延 | |||
6 | 作物水分利用与营养调控研究 | 生命科学学院 | 许卫锋 | |||
7 | 植物细胞形态建成 | 农学院 | 林德书 | |||
1 |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 优青培育 项目 | 木质素定向催化转化 | 材料工程学院 | 帅李 | ||
2 | 蓝光信号参与调节植物年龄的分子机 制研究 | 海峡联合研究院 | 王琴 | |||
3 | 植物根形态建成 | 海峡联合研究院 | 陈栩 | |||
4 | 水稻瘤矮病毒通过调控介体叶蝉唾液 组分及取食行为促进病毒高效传播的 机制 | 植物保护学院 | 毛倩卓 | |||
5 | 岩藻糖基寡糖应用生物学 | 食品科学学院 | 赵超 | |||
6 | 柑桔木虱呼肠孤病毒生物控制柑橘黄 龙病的能力发掘 | 植物保护学院 | 陈倩 | |||
7 | 纳米半导体/产甲烷菌协同驱动地表 水体甲烷产生的光电催化机制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叶捷 | |||
1 |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培育专项 | 科技部、 教育部、 农业部科 技创新团 队建设项 目 | 农林剩余物纤维素功能材料 | 材料工程学院 | 陈礼辉 | 自然入列 |
2 | 亚热带水稻重要病害致灾机制与调控 策略 | 植物保护学院 | 魏太云 | 自然入列 | ||
3 | 闽台作物害虫生态防控团队 | 植物保护学院 | 侯有明 | 自然入列 | ||
4 | 茶园土壤健康评价及改良 | 海峡联合研究院 | 廖红 | 自然入列 | ||
1 | 科技创新 团队培育 项目 | 亚热带特色农产品品质科学与加工技 术创新团队 | 食品科学学院 | 张怡 | ||
2 | 闽台土壤生物电化学修复团队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周顺桂 | |||
3 | 真菌毒素创新团队 | 生命科学学院 | 汪世华 | |||
1 | 科研平台整合优化提升和建设培育专项 | 跨学科、 跨领域校 内协同大 型科技创 新平台建 设项目 | 乐鱼(中国)海洋研究院 | 动物科学学院 (蜂学学院) | 陈新华 | 自然入列 |
2 | 海峡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周顺桂 | 自然入列 | ||
3 | 农林大数据研究所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陈日清 | 自然入列 | ||
4 | 茶产业研究院 | 园艺学院 | 郭玉琼 | |||
1 | 国家级(含 国家科技 部、发改委 和教育部) 科技创新 平台培育 项目 | 杉木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 林学院 | 马祥庆 | ||
1 | 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专项 | 国家科学 技术奖成 果培育项 目 | 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关 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植物保护学院 | 尤民生 | |
2 | 菌草生态产业关键技术与应用 | 国家菌草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 | 林占熺 | |||
1 | 省部级一 等奖成果 培育项目 | 水稻病毒突破介体昆虫免疫和垂直传 播屏障的机制 | 植物保护学院 | 魏太云 | ||
2 | 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收集及开发利用 | 林学院 | 邹双全 | |||
3 | 乌龙茶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 及示范 | 安溪茶学院 | 孙威江 | |||
4 | 太子参连作介导土壤环境灾变机理与 消减关键技术 | 生命科学学院 | 林文雄 | |||
5 | 有机固体废物超高温好氧发酵技术及 应用 | 资源与环境学院 | 周顺桂 | |||
6 | 柚优质早熟新品种选育和品质形成机 理的研究与应用 | 园艺学院 | 佘文琴 |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019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