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2020-04-24)头版[专家解读]四月正芳菲 花粉须小心

目前,福建正处于一年中花粉浓度最高的时期,过敏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教你如何防护

来源:海峡都市报发布时间:2020-04-24作者:陈燕燕 陈江燕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春风十里、花开烂漫、柳絮飘飘……这些词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不过,对一些过敏体质者来说,这意味着一场与花粉的“战斗”又要开始了。近期,福州各大医院的过敏患者明显增加。而中国天气网最近推出的“全国花粉过敏气象指数预报”中,福州连续多日被列入极易诱发花粉过敏的地区。

花粉浓度和气候有什么关系?花粉过敏原有哪些?该如何防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花粉的那些事儿。

为何近期花粉战斗力爆表

福建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最近,气温攀升,花粉的战斗力爆表。福建省气象局的专家苏同华说,其实,花粉的出没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我国气象行业标准“花粉过敏气象指数”,福建一年有两次花粉浓度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末秋初,目前,福建正处于一年中花粉浓度最高的月份。

除了季节性的花粉浓度,气象条件对花粉的传播也有重要影响。天气晴朗,风力在3~4级之间,最高温度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15%~30%之间时,最利于花粉的聚集和传播;出现中雨以上的降雨,风力≥5级,最高温度<5℃,相对湿度≥60%时,不利于花粉的传播。

总之,气温高、湿度低、风速稳定、无降水的天气条件,最利于花粉传播。最近,眼痒、鼻痒、长红疹,甚至哮喘的过敏患者明显增多。仅福建省皮肤病防治院,荨麻疹的患者增多近三成,不少人做了过敏原检测,约35%是花粉过敏,25%是杂草过敏,其中有蒲公英、车前草、艾草等。

福建省皮肤病防治院皮肤外科方芳副主任医师说,过敏患者接触到飞絮、花粉、杂草,可能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哮喘,还可能有皮肤干燥、红斑、瘙痒、脱皮等过敏症状。若涂了油性化妆品,可能加重黏附效果,引起接触性皮炎。尤其是中老年人,一旦过敏爆发,很容易诱发哮喘,咳喘剧烈,血流加速,血压骤升,甚至危及生命。

为啥宅家也会花粉过敏

不少人挺纳闷,自己宅家,几乎不接触花草,为啥也会过敏?

乐鱼(中国)园林学院的刘仲健教授说,花粉一般分为“虫媒花”“风媒花”,像桃花、杏花、苹果花等都是“虫媒花”,花粉颗粒大、重而粘,在空气中不容易飘浮起来,也不易随风远距离散播,只能吸引蜜蜂等昆虫来采蜜,蜜蜂采蜜时携带着花粉在花间传播,花粉传播范围较窄,因此,致敏概率相对较小。

致敏的“主凶”大多来自“风媒花”,可能是树、草、小野花的花粉,特别是一些花粉很小很轻的植物,有的植物花粉数量甚至很多,风一吹,花粉大量飘浮并随风远距离扩散,对花粉过敏的人接触和吸入后很容易致敏,致敏概率较大,因此,就算宅家也很难避免。

一般来说,早春常见的致敏花粉来自杨树、桐树、木棉等,晚春则来自樟树、油菜花等。

因此,在高花粉过敏指数时期,体质敏感的人不要在室内摆放开花而且花粉容易散发的植物;不要在室外晾衣服,防止沾染花粉;紧闭门窗,尤其遇干热、刮风天气,清晨或雨后可开窗通风,或开窗时挂湿窗帘,减少花粉进入室内,同时保持室内湿度,用湿拖把、抹布等,保持清洁减少粉尘。

□小贴士

如何防范花粉袭人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专家介绍,城市里不少土地裸露、硬化,不利于花粉和飞絮附着、滞留,是致敏花粉、杨柳飞絮反复传播的重要原因。要重视森林、园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林地绿地土壤的生态化养护,尽可能通过草坪、落叶等覆盖地表,提高城市森林绿地的飞絮和花粉附着、滞留能力。

福建省皮肤病防治院的方医师强调,眼下正是花粉季,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繁茂的地方,尤其是不要在大风天出门,避免在两个花粉高峰期(日出后2~3小时,下午4时左右)出门;出门最好戴口罩、眼镜、帽子,穿棉料、尼龙、聚酯纤维等材质相对光滑的衣服,减少花粉附着,首选长袖长裤;回家及时换衣、洗脸,用鼻腔冲洗器和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明确而严重的花粉症患者可在每年3、4月进入花粉季前进行预防性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敏药;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出现哮喘症状,应及时就医。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