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下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先进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二丨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聚焦“三个引领”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0-05-11作者:资源与环境学院 文/图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思想,以从严治党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方面主动改革,在解决农业关键技术方面勇攀高峰,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奋力争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一、聚焦政治引领:高举旗帜,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一)深化教育,让师生的政治素养强起来

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爱国旗,唱国歌”系列党日活动;承办校宣传部与福州市闽浙赣边区党史研究会举办“红色印记,红色传承——共和国三代人共话新中国”活动;举办“植根红色沃土,逐梦绿水青山”为主题的“学院周”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资环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新福建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新时代精神风貌。

深入开展院史教育,激发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以纪念学院办学60周年为契机,收集整理学院办学大事记,制作纪念办学60年的宣传片,编撰资环校友系列采访录,进一步挖掘资环人严谨的治学精神、顽强的拼搏精神、积极的奋发精神,教育引导师生传承老一辈农林大人的优良传统,勇担强农兴农时代责任。

深入开展榜样教育,激发师生的强农报国志。开展先进人物引领教育活动,组织师生对照典型“示范学”,2019年,举办先进人物引领教育分享会7场;开展争做新时代文明农林大人“十不”倡议系列主题活动;农资学科带头人、党的十九大代表廖红教授为农业资源与环境新生讲授导论课,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全院教师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并向全体老师发出“诚信、奉献、担当”的资环人倡议。

(二)层层传导,让师生的政治责任实起来

认真落实学院党委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抓“关键少数”带头学习,开展6个专题研讨共计11场,调研10余场,调研成果交流会1场,形成调研报告5份。班子5位成员讲授党课6场、形势与政策课14学时,指导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3次。

坚持疫情防控与育人相结合,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不缺位、不断线。举办“共筑信心携手抗疫”线上教育活动,推送宣传报道48篇,微信推文95篇;召开线上班会42场;开通云端思政“微讲堂”,学院党委书记以“在抗疫中绽放资环学子青春之花”为题首先开讲。全院230名党员全部自愿参与疫情捐款,共计捐款30555.41元,另有65名师生党员自发通过慈善机构等渠道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捐款。50余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参加了当地政府、社区或村委会组织的疫情防控与宣传教育志愿活动,30多位学生科技助力当地春耕备耕和脱贫攻坚工作,用行动唱响青春赞歌。

二、聚焦价值引领:围绕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牢记育人初心,培养知农爱农新人才

紧紧扭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全员全过程育人。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一种新型的“导学”关系,形成“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合力育人格局。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励,把课程思政要求作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重要评分标准,并给予一等奖6000元绩效奖励。发挥学科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育人优势,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连续17年开展“环保宣传周”活动,2019年,组建 6支河小禹专项行动队,赴上杭、将乐、泰宁、邵武等地开展河流水质调查和护河志愿服务;携手校大学生环境保护协会开展“天楹促分类,绿色资环行”校园垃圾分类行动、“地球一小时”、淮安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等志愿活动;环工专业学生党支部连续三年参与福建省海洋渔业厅组织的“6•6”八闽放鱼日,致力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

(二)坚持党管人才,推进人才强院战略

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人才效应初步显现。近四年引入博士近40人,其中近70%为党员,2019年,周顺桂教授继荣获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后,成功获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全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青年基金项目5项,纵向到位经费1051万元,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5篇;授权专利10项。环境生物电化学团队入选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农业资源与环境化学分析”教学团队被评选为省级本科教学团队,5位教师被遴选为2019-2020学年学校教学名师培育对象。

(三)坚持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

发挥学院土壤生态科研优势,积极服务国家和福建省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获横向项目资助共计88项,到位经费1200万元,位居全校第一。廖红教授团队深入安溪、福安、武夷山等茶产区,探究“茶豆间作”模式,由她主导的生态茶园示范面积累积超过6000亩,辐射面积超过10万亩。茶农笑称她为“拿锄头的女科学家”。王果、邢世和教授团队承担了全省3000多万亩农用地调查点位布设与优化、详查成果集成、详查报告编写等系列任务,为排查福建省土壤的污染状况、基本特征和分布格局,构建福建省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黄炎和教授团队定向开展了“长汀县侵蚀劣地生态恢复定位监测”“铁观音茶园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崩岗侵蚀现状调查”,为推广“长汀经验”服务乡村生态安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聚焦组织引领:强基固本,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一)以支部建设为根本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

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支部和党员的活力。将原本科生党支部按照年级设置调整为按专业设置,既把学生党建工作与学生的专业学习、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又促进师生党支部双向交流、无缝对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成立以留校学生、在校辅导员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队临时党支部,积极参加实验室、办公场所“大扫除”等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为开学复课做准备;推动学院国际镁营养研究所成立党支部,把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加强在科研创新团队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重点抓好党支部“达标创星”创建活动、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党支部工作考核三项工作,探索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发挥省级样板支部的示范辐射效应,省级样板支部农资教工党支部,“大手拉小手”,主动联系指导农资学生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共同开展“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践行初心使命,服务乡村振兴”等党日活动。2019年,农资专业学生党支部代表我校参加福建省属高校扎实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研讨会并做典型发言。

(二)以激励机制为保障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学院党委以立德树人导向,召开8场意见征求会、个别谈话50余人次,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听取意见建议,修订通过了《资源与环境学院绩效实施方案》,实实在在落实了教工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优秀班主任等绩效,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干事创业热情,推动学院事业积极向好发展。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学院管理人员队伍,新选任环工系系主任和自信系实验室主任各1人,推荐1名博士到省人大环资委挂职,向学校推荐优秀干部、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各1人。强化教育激励,加大对青年教师教育培训经费保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2019年选派3位教师出国访学。注重情感激励,学院领导干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10余场师生座谈和调研活动,积极回应“师生关切”;设立“学院领导接待日”,专项整治积案18件。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