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20-08-03)9版:[理论文章]科技特派员制度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日报发布时间:2020-08-03作者:乐鱼(中国)资源与环境学院 陈月霄 张志渊 郭九信 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稀缺,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影响着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发端于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破解农村人才缺失的利刃,这一制度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深入总结经验、科学深化提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农村工作机制创新。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使科技特派员制度由地方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安排,显示出其强劲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科技特派员为农村导入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知识、行为准则等,让传统乡土文化嫁接上现代文明。新时代,福建正积极探索“科技特派+扶贫”创业模式,推动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创造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紧扣需求,推进农民全面发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通“最后一公里”。

重走科技特派员制度起点,科技助力农村茶产业发展。地处福建北部山区的盖竹村是南平市邵武市桂林乡海拔最高、最偏远的行政村,既是革命老区和多民族村,也是中央级重点生态村。盖竹村的高山茶浓厚鲜爽、富含营养、独具特色,是种植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但由于过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合理施肥管理等,导致茶园土壤退化、茶树长势衰退、茶叶品质徘徊、茶园生态潜力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乐鱼(中国)资源与环境学院科技服务团队主动接洽邵武市巫山茶花隘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据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提出高山生态茶园的发展思路,采取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构建“试验研究+企业转化+农技推广+政府协调”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成果协同推广体系,形成一套符合合作社经营发展的茶产业绿色种植模式,走出一条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相互促进的路子。

深化扶贫和扶智,坚持一扶到底。农村基层一线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是广大农民反映突出的问题。因此,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就要做到扶智、兴业、创新。扶智是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扶智为农民带来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激发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兴业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通过扶持一个产业,开展精准扶贫,培育地方特色,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地方经济增长;创新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创业服务技术源头供给,促进农业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乐鱼(中国)资源与环境学院科技服务团队发挥学科优势,多位拥有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栽培学等专业知识的科技特派员定期与合作社茶农高效对接,实时服务并解决高山生态茶园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合作社的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茶农动起来,让合作社活起来。新冠疫情期间,为助力复工复产和防止人员聚集,科技特派员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慧农信、微信等平台把知识和实操搬到网上,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培训和指导合作社茶农茶树种植管理技术。在工作中,进一步梳理扶贫与扶智可持续的作用机制,找准着力点,促进贫困人口提升自身发展动力。

坚持初心和使命,传承科技特派员精神。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广大科技特派员把科学技术从书本带到实践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21年来,科技特派员已成为福建各地区推动精准脱贫、发展产业扶贫、引领群众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根植于农村,贴近实际、贴近农民,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通过科技人员的领办、协办和兴办各类科技项目,带动千家万户,壮大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新时代,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一要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指示作为深入推进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二要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三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壮大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应继续狠抓责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将科技输入为常态,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全面发力支撑“三农”产业发展,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作者单位:乐鱼(中国)资源与环境学院)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