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日报(2020-09-30)8版:“花样”卖大米 一年卖出四千吨

来源:闽北日报发布时间:2020-09-30作者:徐陆锋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见过稻谷,见过大米,你们见过稻花吗?今天我们带你看下什么是稻花。这就是稻花,它的花瓣呈椭圆形,四五瓣为一朵,有粉红色的,白色的,相当美。”21日,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吴运文正在直播,向天南海北的观众展示他的纯天然稻米。

“太美了,我真没见过。”“第一次见,真的漂亮。”……直播间里,人气满满,吴运文热情地发出邀请:“在我直播间里可以看到很多稻田景色,周边的朋友可以来我们基地玩哦,随时欢迎。”

吴运文是延平区南山镇一名“85后”青年,一手创建了南粮米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中高端大米,年销售大米4000多吨,产值约1500万元。从一个一穷二白的乡镇大学生,经过十年磨练,回归乡土,他不断突破自我,完成蜕变。

积攒经验:

“什么事都干,不害怕出错。”

2005年,吴运文考入乐鱼(中国)畜牧兽医专业。“那会儿还懵懵懂懂,只觉得有书念就好。”吴运文评价高中时期的自己:“老老实实,是坐在班级默默翻书的‘呆子’。”

经过大一一年的适应,吴运文在大二时,慢慢确定了人生目标: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创业,经验很重要,吴运文觉得凡事都要试一试。当时,蒙牛乳业在校园招兼职业务员,吴运文报名加入。“这算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印象深刻。”吴运文挨个宿舍“扫楼”,推销产品,这对内向腼腆的他来说并不容易。但“厚着脸皮”干下来后,很快就上手了,“很多事,想起来千难万难,其实硬着头皮去干,发现也不过如此。”那份工作,吴运文取得了不错业绩,增添了不少自信。

“小试牛刀”效果不错,吴运文便“折腾”起来,卖建材、电视、电脑、汽车,还在肯德基兼职过,平均每年都要捣腾两三个行业,变着花样来。大学学费、生活费都由他自己赚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方向,然后就要不停地去尝试,不要害怕出错。”经过各种经历的锻炼,吴运文觉得,自己的潜能被打开,视野也变得开阔了。

第一桶金:

“从熟悉的行业开始,为自己打工。”

2009年,吴运文毕业。“从没想过要去找工作,我想为自己打工,觉得这才有干劲。”吴运文与几个朋友一起开始创业,从熟悉的销售行业入手,做金融外包业务,承接中国移动、联通等外包业务。

“业务开展得挺顺利,毕竟是自己熟悉的行业。”吴运文没有赘述其间的波折,“辛苦自然有,时常忙得整夜未眠,但我觉得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不觉得累。”

干了一年多,到了2011年底,令人意外的是,吴运文“跳槽”了。“这是个赚钱的项目,但我觉得这不长久,外包业务主动权在别人手上,说不定哪天别人不给我们做了,我们也就黄了。”吴运文把项目全部转手给合伙人,自己则立即更换了“跑道”——卖家乡的农产品。

“说起来也是偶然。曾几次从家乡带来笋干、大米等农产品,分给朋友、客户吃,很被认可。所以我就想,何不做这块生意呢?”说干就干,吴运文将金融外包业务赚来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新项目,贷款了十多万元,又拉来了几个朋友,每人各出资三四十万元,成立了公司,收购转售闽北的农特产品,在福州各小区找代理,他们负责配送。

“对接的是自己熟悉的家乡人民,干的是熟悉的销售业务。一切熟门熟路,还算顺利。”几年间,吴运文的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然而这时,他又将目光瞄向了别处。

回归家乡:

“用好资源,做自己的品牌。”

2015年,吴运文又一次离开了他一手创办的公司。他说:“我想做自己的品牌。”

周围很多人对此不解:公司干得好好的,为什么又要重新开始?吴运文依旧内心笃定:“我认定要干的事,从不会听别人怎么说。别人的建议听听就好,关键得自己拿主意。”

这一次,他直接把阵地搬回了家乡,他要回乡种大米、卖大米。虽是农人孩子出身,但吴运文和现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米吃过,稻田也见过,可田从来没下过。这一次,吴运文闯入的是陌生领域,所以前期准备工作做了很久。“当时信息资讯还不像如今这般发达,每样东西我都要实地考察,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到处跑,到安徽、湖北等粮食生产大省去学习,看别人怎么种田。”吴运文说,“当时大米的加工设备长什么样我都没有概念,只好一家家去看,去比较。”

毕竟又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投入了几百万元,吴运文对这次的“单干”十分谨慎。“后来,我觉得自己太谨小慎微了,消耗了太多时间。于是索性一咬牙,干就是了,凡事都是一边干一边调整的嘛。”吴运文流转了家乡南山镇的300多亩农田,头一年先小规模种植,雇当地农户做示范田,“咱也不可能亏了农户,先把标准立好,收购价格谈妥。大家觉得合算才会愿意干。”第一年便有了好收成,吸引了许多农户加入,现在他的种植基地越来越多,遍布邵武、光泽、建瓯等县(市)。

“王婆卖瓜”:

“种植、加工、销售都可追溯。”

如何销售自家种的大米?吴运文化身“王婆”线上线下兜售:“这年头,做生意难,不像过去,你东西可能不好,但信息不透明,你说好,别人也不知真假,倒也能卖出去。现在社会商业成熟,信息不透明的钱可再也不好赚了。我的米是真的好,生产、加工全过程你都看得到。”

吴运文说,家乡的土壤好,生态好,种的大米品种也好,生产、加工、检测的各流程都把关严格,种出的大米自然好。“现在市面上基本都是抛光米,很多人已经很少吃到没抛光过的米了。我们主打的就是未抛光的大米,营养物质高,富含微量元素。”

“我们的销售模式也让顾客能吃到好米。”吴运文说,过去,传统产家卖米一般要经过经营商、店家,最后才到顾客手里,大米从产出到进到顾客肚子差不多都过去了好几个月。“未抛光的大米保存时间相对较短,不能长放,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卖出大米。所以线上销售是我们的主打方向。直接跳过中间商,把米卖给顾客。现在线上销售已占了4成,我们公司短中期的目标是希望将线上销售的比重逐步扩大到7成以上。”

“我们还生产胚芽米,就是在加工中保留了胚芽的大米,很适合中老年人、幼儿吃,现在大家都喜欢吃粗粮,我们的大米用土话形容‘糙’,顾客反映都说好。”吴运文说。

直播卖米:

“跟紧时代潮流,做新农人。”

一有时间,吴运文就回到老家南山镇,整天都“泡”在田里,近来他有了个新身份——带货主播。每天5点多,他就爬起床,洗漱、吃饭后,带着公司小伙伴到稻田里直播。“每天要开两场直播,早上一场,傍晚一场。”

“线上不好做,但一定是大趋势,所以一开始,我们都是线下赚钱,贴补线上。”吴运文借淘宝、抖音等各类平台,开辟销售新渠道。“万事开头难,线上要积累人气就得经常办活动,搞直播,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做,辛苦已经是标配了,简直要褪层皮。不是有那句歌词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网上卖货,得十分注重用户体验感,吴运文深知其理。“我们非常看重售后服务,会跟踪每一位顾客的反馈。”之前,有顾客反映,真空包装的大米在快递途中磕碰、漏气,他们便立即改进包装,用无纺布做外包,避免运输过程中的损坏。

“每一斗粮食都来之不易。做了这行,我更有深刻的体会。”吴运文说,自己的希望就是“要做个新时代农人,今后,除了卖米,还要卖更多家乡的农特产品,把家乡好物推向全国。”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