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本人作为一名党员高校教师,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及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之后,通过深刻领悟,主要有以下三个体会感想。
一、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应深刻理解“树人”与“立德”的辩证内涵。
在高校教师的传统观念中,往往比较重视将学科专业知识传授于学生,认为“树人”是自身的工作职责,未能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较少关注对学生进行“立德”方面的培养。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对授课学生进行人格、道德和品德等“立德”方面的塑造与引导也是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并与“树人”工作内容相辅相承。我们教师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树立科学成才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教师应深刻理解“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然而,部分教师仅从个体角度来思考和审视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价值,热衷于对照学校有关教师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考量指标,片面地认为只要完成学校、学院布署的有关任务,就是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未能完全认清所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于未来中国的真正需求。要知道,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储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未来践行者。因此,为谁培养人,是我们教师队伍立德树人实施路径的重要导向,这也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改革教师评价的关键任务之一。
三、落实立德树人实践必然要求久久为功,教师应提升与多个行动主体的协同工作的意识与能力。
怎样培养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施路径。教师作为这一根本任务的当然主体,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除了全力提升教师的实际教书育人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学院党委及行政管理人员等主体的密切配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也明确指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应以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五类主体”为抓手,立足全局,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因此,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属于“教师”这个主体,应在上级党委的统一布署与精心安排下,积极配合其他四个主体,通力合作、协同推进,久久为功,为实现“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做出一份努力。
总之,通过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我更为清晰地掌握了自我评价方向与评价学生的科学方法,也探明了教师队伍在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人使命过程中的落脚点,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