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2021-03-18)A7版:[专家解读]春茶飘香勿贪多

来源:海峡都市报发布时间:2021-03-22作者:陈燕燕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临近清明,又是一年新茶上市时,不少人争先尝鲜,但朋友圈褒贬不一,有人说“春茶能抗癌”,有人却说“新茶火气大”、“春茶容易醉人”。


福建多位专家说,春茶确实有不少妙处,但不是万能的。春季喝茶养生,最好根据个人体质、品茶喜好、气候等多方面因素来选茶。

春茶虽好 但不是万能的

不少商家称,春茶好处多,有抗癌、抗紫外线、抗辐射、改善记忆力等功效。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师、国医堂医生梅之凌说,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最先采摘的茶。民间传说,清明时节采的茶最嫩、最新鲜、最有滋味。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积累了很多养分,加之早春时节气温低,日照不强,茶芽肥硕、受污染少,嫩茶中的维生素、茶氨酸、茶多酚等含量高,适当喝一点,可提神醒脑、舒肝理气、清心除烦、消食去腻、清热利尿等,有助于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

喝春茶有诸多好处,但不是万能的。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茶多酚对肺癌、结肠癌可能有一定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但至今缺乏人体直接证据。此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虽多,但含量有限,功效也有限。

新茶火气大?

别担心

网帖称,新茶火气大,喝多了会上火。

乐鱼(中国)园艺学院副院长郭玉琼说,制作茶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烘干,茶叶干燥后,如果马上冲泡,容易产生火气。但是,从茶叶烘干到上市需要一段时间,火气大多已退,市民不必担心。如果是从茶农、茶区直接购买的新茶,可放置三五天再喝。

梅医生则说,春茶性质微寒,比其他茶类更能下火。有人喝了春茶,可能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通常是因为喝茶的人脾胃虚寒,春茶的寒性刺激胃粘膜,导致胃痛、胃胀等,这不是春茶火气大的表现。因此,脾胃虚寒、容易腹泻的人要少喝春茶。饭前不要大量饮茶,空腹时要少喝春茶,因为茶碱类物质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影响食欲,还容易生痰。   

春茶农药过量?

不靠谱

网帖称,春茶可能含过量农药,喝了容易中毒,连茶农自己都不喝。

郭玉琼副院长说,我国很多茶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病虫害较少,尤其是冬天温度较低,几乎没病虫害,因此,早春采摘的茶叶是最环保的。从4月底开始,天气潮湿多雨,茶树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病,如茶轮斑病、 茶云纹叶枯病等,对茶叶的产量影响不大,茶农不需用农药。而茶树的主要虫害,如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在6月中下旬到9月发病率较高,茶区大多会请防治病虫害的植保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可采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农业方法进行综合防治,不一定需要喷农药。即使喷农药,大多数茶农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种类,把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还会使用低残留农药,生产出来的茶叶可放心饮用。

春茶会醉人?

少喝浓茶

朋友圈还流传,春茶过于新鲜,容易醉人,还可能引发疾病,喝多了可能头晕心慌、四肢无力、胃痛腹胀等。

郭玉琼副院长说,春茶经过漫长冬季的休养,内含物质积累多,尤其是绿茶,属于不发酵,可能保留更多茶多酚,冲泡后,浓度也可能更高,如果饮茶过浓或过量容易出现“茶醉”。喝茶时应掌握浓度,还可吃一些淀粉类食物,如饼干、甜点等。

梅医生也说,空腹或平时以素食为主,较少吃脂肪食物的人饮大量新茶,或平时没有饮茶习惯的人突然喝大量浓茶,会造成人体内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降低,出现“醉茶”现象。因此,初喝茶的人最好饮淡茶,不要喝得太多、太浓、太急。经常喝茶的人也要适当控制饮茶量,每天摄入的干茶量在15克以内为好。

春茶虽好,喝对了才受益

我国茶类众多,大伙应根据茶的不同属性,选适合自己体质的茶。梅医生说,不同的茶,茶性不同。绿茶寒、红茶暖、白茶轻、黑茶重、黄茶乌龙最中庸。身体较虚弱的人应喝红茶,肠胃较弱的人可在红茶中加糖和奶。绿茶营养成分最丰富,性味苦寒,可清热、消暑、解毒。女性经期前后、更年期适宜饮花茶,可疏肝解郁、理气调经。身体肥胖、饮酒的人可多喝乌龙茶。心血管疾病、脾胃虚弱、易失眠的人应少喝茶。

早春宜多喝花茶,能驱散体内寒邪,促进阳气生发。许多男士不喜欢花茶的甜味,可饮乌龙茶。

早餐时或早餐后喝杯红茶,可加些牛奶,解困提神。上午可喝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提高工作效率。午后宜喝绿茶,醒脑清心,降脂降糖。晚间饮黑茶可消食,睡眠浅的人可尝试乌龙茶,既解腻也不影响睡眠。饭后别马上喝茶,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饱餐后,最好隔半小时再喝茶。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