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20吨的菌草可以养20只羊,每只羊收入1000元,一亩菌草可收益2万元。”下田观测菌草前,乐鱼(中国)教授林占熺在心里算了这样一笔账。
林占熺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他发明的利用菌草培植蘑菇技术,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0年,林占熺在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时发现,用阔叶林的椴木来生产香菇会大量消耗森林资源。自1983年起,林占熺便投入到菌草技术的研究中。
1986年,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来的香菇,在试验瓶里“破土绽放”。种植菌草从此成为一项生态产业,收成既可以作培养基培育菌类,又可以治理水土流失。
1997年4月,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会决定将菌草技术列为帮扶项目。林占熺带着团队来到宁夏,分别在彭阳、盐池等9个县区建立食用菌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发展菇农。1.7万余名农户因此受益,户均增收8000元。
如今,菌草技术已推广至31个省(区、市)、506个县,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也让全国一年减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2017年,菌草种植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项目向全球推广。
“我们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既要让农民富起来,也要让生态环境好起来。”林占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