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前我校地下党活动及革命先烈简介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1-09-10作者: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血沃大地发春华牢记使命跟党走

——新中国成立前我校地下党活动及革命先烈简介

乐鱼(中国)的前身是1936年福建协和大学设立的农科(1940年改称农学院)和1940年福建省政府建立的福建省立农学院。这两所大学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历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动荡岁月。1940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的校内就建立了党组织,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进步力量,为抗日和解放全中国贡献了力量。

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更加缅怀乐鱼(中国)的革命先烈。

1944年,曾焕乾和农经系学生、中共党员何友礼在协大秘密联络了一批进步同学组织读书会,成员有农艺系陈穆穆、鲍良玉及其他院系的黄猷、姚兆民、马玉銮、陈世明、陈振华等人。他们在进步教授汤文通的支持下,借用了农艺系一间房子,以写毕业论文为掩护从事秘密活动。读书会的主要活动是组织阅读马列主义理论书籍,如(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和《新华日报》等。党的七大召开以后,则组织学习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刘少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周恩来的《论统一战线》以及任弼时等同志在党的七大上的讲话。读书会还经常分析当时政治形势和学生思想状况,并通过个别串联,扩大进步势力,团结更多的青年,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

抗战胜利后,中共地下组织加强了对学生运动的领导。1945年底,曾焕乾受命出任中共闽江工委学委书记,何友于任组织部长,何友礼任宣传部长。1946年初,协大党支部成立,学生陈世明任书记。党支部成立后,一方面根据上级部署走出校门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学生投入革命运动,使这一时期的学生运动更加活跃。

福建协和大学党支部成立后,在学生自治会的配合下,组织领导了以下多方面的活动。

组织“时事研究会”和“笔会”。通过开放阅览室、出版壁报、举办演讲会、辩论会和各种文艺形式,宣传革命道理,唤起群众觉悟。进步教授严叔夏、刘子崧、王宠等经常应邀作公开演讲。中共党员刘子崧教授在一次关于土地问题的演讲中,深刻剖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土地所有权制度,热情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中共党员、农艺系学生郭强民在以《为国民党数流年》为题的演讲中,强烈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指出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师生中造成广泛影响。

福建协和大学60多个地下党员分别在各地建立成百个革命组织,其中有一半拿起枪杆,带动大批游击队战士与数十倍兵力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曾焕乾、吴秉瑜在平潭、福清,何友礼在闽北,翁绳金(杨华)、郑崇德、吴大艇在连江建立游击区,赖清晨、陈俊杰在闽南,黄世杰等在闽清,陈盛骙、叶宜耕在古田,林智临(星)在莆田,林吉安在闽东,林世芬在仙游,陈双辉在惠安,杨功增在江西,吴映金在浙江……每支队伍都有数十人至数百人,都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其中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有曾焕乾、何友礼、陈盛骙、林吉安、林波等多位英烈。烈士的鲜血铺迎接曙光之路。

曾焕乾(1920-1948)男,又名周青,号滚江,笔名海岑等,农经系学生,福建平潭人。1936-1938年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早在1939年春在平潭小学任教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3-1946年就读于协大农学院农经系。他通过组织“笔会”、壁报和读书会等活动,团结进步学生,传播马列主义个革命思想,在学期间是协大学生运动的领袖。他有理想、有抱负、有胆略、有组织才干。从1945年底开始,在闽江工委负责学运工作,参与领导福建省城历次学生运动,先后担任福建省委闽江工委委员、闽江工委学委书记、福建省委城工部委员、闽浙赣城工部地下军副司令兼闽海纵队司令、政委以及闽北地委常委兼城工部部长等职。他在建党、武装、学运、筹资等方面,成绩卓著,是城工部“四项英雄”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对闽江工委和城工部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85月,牺牲于武夷山下,时年28岁。

何友礼(1925-1948)男,福建福州人。曾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1944年至1946年就读于协大农学院农经系。1945年由林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与该系学生党员曾焕乾在协大秘密串联一批进步学生组织读书会,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中坚力量。曾任中共闽江工委学委委员、书记,城工部“人民社”社长,中共闽浙赣省委宣传部秘书等职。龙山会议上荣获英雄称号。19484月在福建建阳殉难,时年23岁。

何友于(1927-1948)男,何友礼的弟弟。笔名诸葛棘、任荩等,福建福州人。曾就读于协大农学院农经系。1944年由林白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闽江工委学委委员、闽江工委委员、闽江工委特派员。龙山会议上荣获英雄称号。后任中共闽浙赣区委城工部地下军闽江纵队司令兼政委、中共闽赣边地委城工部部长等职。1948年春夏在闽西北殉难,时年21岁。

吴毓桂(1921-1949)女,又名刘光、林平、林熙。1946年至1947年就职于协大,任农学院农经系资料员。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她所在党组织负责人。1947年底服从组织决定,离校从事革命斗争,积极发动群众,筹措经费、物资、志愿游击队,并千方百计搜集国民党有关情报,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1949411日在福州殉难,时年28岁。

在省立农学院方面,于1946年春经上级批准成立中共福建省立农学院支部。1944年入学的简印泉以中共闽江工委特别支部委员身份兼任中共福建省立农学院支部第一任书记,支部建立后,立即抓紧发展党员壮大组织,团结进步力量,并争取党员和进步同学入选学生自治会,以取得合法形式开展学生运动。1946年先后发展了真树华、陈锦、江震华、陈昭熹、唐景琨、施作师等入党。1947年以后,又陆续发展了石崇光、邱品玉、林位恩、陈振光、陈文理、陈人禔、陈金良、金键、邵敦、连秀信等20多人入党。19472月中共闽浙赣边区居委会在闽侯桐口龙山村召开“龙山会议”后,简印泉因另有任务,农学院支部书记由真树华接任,同年4月至5月间真树华离校执行新的任务,支部书记由石崇光继任。从194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省立农学院党支部党员陆续奔向闽北山区或福州郊区开展工作,配合解放战争。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革命力量势如破竹,反动派妄想负隅顽抗,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八闽大地。此时,农学院支部先后有唐景琨、陈文理、陈振光、金键、陈人褆、施作师、陈昭熹、陈友土等10余人奔赴福州东岭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与战士们共同生活、团结战斗。有的深入敌区侦察敌情,提供福州市有关情况资料和绘制军事地图,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伤员。19498月为了迎接大军南下解放福州,他们又发动群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修路队、筹借粮草、充当翻译向导,随军参加解放连江、琯头、闽安镇、马尾镇和福州等战役,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学生真树华、傅孙焕、石崇光、陈锋、林位恩等5位中共党员先后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们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真树华(1923-1948

真树华(1923-1948男,农经系学生,福建浦城人。1943年秋考进省立农学院。1946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农学院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中共福州第一市委委员、闽浙边区地委机关总支书记。他学习勤奋,成绩优良,思想敏锐,对敌斗争坚决,活动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擅长文艺,在校担任学生合唱团指挥,通过组织歌唱进步歌曲,团结教育了大批群众。19475月,在他即将毕业前两个月,服从组织决定毅然离校,当年7月被派往浦城建立党组织,并参加武装斗争。19484月,壮烈牺牲于政和县上差溪后村,年仅25岁。

陈锋(1925-1948

陈锋(1925-1948女,园艺系学生,福州市人。1943年在省立福州中学毕业后,在省立农学院图书馆任职一年,1944年考进省立农学院。1946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农学院党支部委员,是福州妇运骨干。她性格文静,思维敏捷,在校期间,学习名列前茅。1947531 日晚,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对全市大中学校进行大逮捕,她是农学院被捕3人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在狱中她经受了敌人的诱供、逼供、恐吓、假枪毙等卑鄙伎俩,但始终顽强不屈,并团结难友坚持斗争。在地下党的营救和社会舆论的谴责下,国民党当局被迫让她取保释放。出狱后不久,她又服从组织决定,放弃即将毕业的大学学业,专门从事地下活动。19484月,在闽侯青口西台南洋仑后牺牲,年仅23岁。

林位恩(1929- 1949) 男,植物病虫害系学生,福建平潭人。1946年考进省立农学院,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系学生运动的领导人。1947年底上山参加游击队,是指挥员之一。后在平潭县红墙主持地下党员学习班,结束后,又回福州开展工作。19492月,在福清海口斗恒头海滩不幸遇难。

傅孙焕(1924-1948

傅孙焕(1924-1948男,又名马一峰,化名德文,生于福建福州,祖籍南安,农艺系学生。1943年在英华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闽东工委特别支部委员、福州第一市委委员、福州市委委员,沙县、三元一带城工部负责人等。1944年秋考进省立农学院,他学习刻苦,善于钻研,数理化成绩名列前茅,对哲学书籍的学习孜孜不倦。1945年省立农学院迁到福州后,他服从组织决定离校,以到仓前山双江台补习学校任教为掩护,开辟了数处党的秘密活动据点。19465月党组织创办六艺书店,作为中共闽江工委通讯联络点,他积极参加了书店筹备工作。1947年春,他被派到北门一带活动,培养了一批农村中的积极分子入党,并建立了两个农村党支部,其间还参加了城市群众斗争。19481月被派往沙县、三元一带,与黄维泉、翁崇周等接上关系,建立中共沙县城关支部及镇头、南坑党小组,并在沙县、尤溪交接的高山密林中,以南坑村为中心建立游击根据地,收集情报,开展斗争。19484月,在沙县富口牺牲,年仅24岁。

石崇光(1923- -1948)

石崇光(1923- -1948)男,农经系学生,福州市人。1945年考进省立农学院,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任农学院党支部书记,12月任中共福州市委委员,19483月兼任市委群运部长。他沉着稳重,工作热情,积极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及抗暴斗争。“六二”前夕,学校有3人被捕,他在上级党组织领导下,以学生自治会名义发起抗议及营救、慰问被捕人员。他积极参与筹措物资,发动捐款,支援游击队,为开展武装斗争做出积极的贡献。19484月,在闽候青口西台南洋仑后牺牲,年仅25岁。

  

余熙

余熙烈士是福建省立农学院农业经济学系第一届毕业生,他聪敏好学,成绩优秀;对师长对同学恭谦坦荡,乐于助人。在学期间,他就一直追求真理,是党的进步青年。祖国即将解放时,他把那份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挚爱珍藏心底,在人们迎接日出东方之时,他接受党的指派,投入隐蔽战线工作,来到台湾,为祖国统一大业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组织暴露英勇就义!1949年被捕后,被杀害于台北六张犁。2013年找到余熙骨灰,余熙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闽侯烈士陵园。

上述革命先烈们是乐鱼(中国)的杰出校友,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 -曲壮丽的青春之歌。他们的崇高精神和优良品质,是祖国的也是乐鱼(中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光辉形象将永远载入乐鱼(中国)史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华诞,缅怀革命先烈,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对党的信念,坚持共产主义信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远跟党走。

乐鱼(中国)关工委

乐鱼(中国)综合档案室

2021524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