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校党委书记王建南、校长兰思仁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学院发展和博士点建设等问题。副校长黄炎和、唐振鹏参加会议。
座谈会现场
在座谈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新玲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汇报了学科建设现状以及强弱项补短板的思路。校领导及与会同志进行了研究讨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兰思仁表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及学科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规划,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推进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王建南指出,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在现有基础上乘势而上,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强化政策保障,推动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王建南强调,要把准学科定位方向,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铸魂育人、坚持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引领作用。要找准学科建设特色,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等特色优势,找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借梯登高、借台唱戏、借力发力,加快博士点建设步伐。要大力引进学术骨干,着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发展,主动出击,通过各种途径想方设法引进学术骨干,特别是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军人才。要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专项学习培训、跨校跨院联合培养、老中青“传帮带”、挂职实践锻炼等举措,强化考核约束,建立退出机制,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强化政策保障机制,学校将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资源配置、条件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保障。要有效整合资源平台,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中共党史党建科研平台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强化组织领导,要围绕学院发展和博士点建设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宣传、规划、研究生、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有力政策指导、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推动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政办、宣传部、教务处、科技处(社科)、研究生院、发规处等部门负责人及学院领导班子、系主任、科级干部参加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