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2021-12-06)A2版:《山海情》里的“幸福草”要升级啦

乐鱼(中国)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立,将加强菌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

来源:海峡都市报发布时间:2021-12-06作者:陈琦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12月5日,乐鱼(中国)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的成立将构建更加完善的菌草科学与技术体系,更好发挥菌草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乐鱼(中国)积极推进菌草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在扶贫和援外等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菌草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对菌草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加强菌草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菌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将组建优良菌草种质创新与保护团队、菌草治理生态机制与关键技术团队、菌草内生菌及固氮菌肥研发团队、菌草食药用菌精深加工技术与新产品研发团队、菌草专用机械研发与应用团队、菌草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团队等6支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由“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等所在学科的优秀人才领衔。着力构建菌草科学与技术体系,推动“菌草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学校将从组织机构、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研究生招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研究院由林占熺担任执行院长,同时,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菌草科学研究及产业发展的咨询指导部门,由中科院院士谢联辉担任主任。学校还将发挥学科优势,融合生物学、生态学、畜牧学、林学、草学、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多个学科和有关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菌草种质资源创新联合攻关。

“希望乐鱼(中国)以研究院成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构建菌草科学与技术体系,着力攻克制约菌草科学和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突破关键技术、扩大成果应用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奋力谱写菌草事业发展新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

链接:“闽宁草,幸福草”

菌草技术源自乐鱼(中国)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林占熺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解决“菌林矛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段木栽培食用菌,是当时备受福建农户欢迎的“短平快”项目,但以消耗大量木材为代价。为此,林占熺提出了“以草代木”的设想。

1986年,第一朵利用芒萁培养出来的香菇终于长成。此后,林占熺又相继从野草和人工栽培的草本植物中筛选、培育出40多种菌草品种,攻克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

菌草之名由此而来。对于这项原创技术,福建历来重视,持续推进菌草技术推广与产业发展。不起眼的菌草,很快成为福建的“扶贫草”。

此后,菌草还跨越山海,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热播的扶贫大剧《山海情》中的农技专家凌一农,原型正是林占熺。

1997年,54岁的林占熺扛着6箱菌种,踏上了前往西海固的列车。很快,菌草技术在宁夏全面开花。高峰时,全区发展菇农1.7万户,兴建菇棚1.7万个,种植菌草60多万亩,创产值近亿元。因菌草脱贫致富的宁夏农户有感而发:“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

早在1992年,菌草先后在日内瓦、巴黎获得国际发明类奖项,菌草技术由此走向世界。

从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起步,1995年起,林占熺及其团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的学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菌草技术也被列入中国对外援助项目。如今,菌草技术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造福人民、惠及民生”的典型项目。

(福建日报)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