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如何构建中国情境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
主讲人:侯志阳
讲座地点:东苑10号楼201
组织单位名称: 公共管理学院
讲座时间:2021年12月23日星期四下午14:30-16:00
主讲人介绍:侯志阳,毕业于厦门大学,现系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华侨大学MPA中心副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学院院长。曾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行政系、美国德保罗大学、台湾政治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高校进行访学、交流。
主要从事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乡村治理等教学科研工作。近年先后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10余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地厅级课题;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等CSSCI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多篇;担任《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多家CSSCI期刊匿名审稿人;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著曾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厦门市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先后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曾获全国MPA优秀教育工作者、福建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年会优秀论文奖、“泉州青年五四奖章”等。
内容简介:国内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长期存在直接套用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解释中国公共治理实践的“西方固化思维”。为推动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走出“西方固化思维”,超越中国公共管理实践,达到一般性的理论概括,本讲座系统阐述了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本质及其构建路径。案例研究的实证主义与诠释主义范式为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本体论意涵包括:“中国”是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好问题”的重要来源;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是理解“中国”的一种方法论;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国话语”。当前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在议题、应用、价值认知、指导方法和范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憾。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构建路径要从“属于中国”走向“关于中国”,具体包括:坚持以“中国问题”为导向;挖掘研究对象的“中国意义”;将“中国”作为探询因果机制的边界条件;促进中国研究的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