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如一日,乐鱼(中国)菌草研究所专家黄国勇教授把那段血色青春永远留在了永宁县闽宁镇的黄土地。2011年,到新疆参加援疆工作后,黄国勇每一年都要重回闽宁镇,看望曾经和他在菌草扶贫“战壕”奋战过的老搭档,还有让他深深惦念的菇农们。
2022年2月25日的闽宁镇,63岁的黄国勇沿着年轻时走过的菌草扶贫路再续“山海情”。
走南闯北跑市场,斯文专家变身“叫卖汉”
“22年前,我受林占熺教授选派担任驻宁菌草技术扶贫工作队队长。那年2月,银川刚下过一场雪。我一到银川,就是陈副处长接我到了住处……”22年过去,黄国勇再次握着原自治区扶贫办社会扶贫处副处长陈有功的手,激情袭上心头。
“我给你留着‘宁夏红’呢,是我自己酿的。你这次必须喝上一口……”陈有功挽着黄国勇的胳膊,贴近他的脸郑重其事地说。
黄国勇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从未搞过销售的黄国勇,既要带领团队指导菇农生产,又要帮着菇农跑销路。搞科研的斯文书生,当起吆喝叫卖的商贩,这让黄国勇着实捏了一把汗。然而,凭着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黄国勇带着工作队走南闯北跑市场,硬是把“闽宁双孢菇”送到了上海人的大餐桌。
从北京市场辗转至兰州市场,从兰州市场往返至西宁市场,又从西宁市场奔至上海市场,再从上海市场跑到重庆市场……黄国勇带着工作队走南闯北联络销售渠道、学习物流包装。闽宁镇大牌坊对面的一排小平房里,黄国勇每天都组织队员开会,开完会再骑自行车包村包户指导种蘑菇、帮着卖蘑菇。
回忆起四处奔波、摸爬滚打的日子,黄国勇一脸的兴奋,“那是我们最有干劲和激情的日子!冬天刚挑来的水就栋成冰,吃饭时沙子在嘴里咔哧咔哧响,刮风天出门回来头发就打结了,虽然苦但是看到菇农赚钱了,我们心里高兴!”
陈有功回忆说,“那时候有菇贩子赚不到钱到政府告福建专家的状,有的菇农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损失频频给工作队施加压力,还有奸商明里暗里给工作队找麻烦。扶贫工作太难,干部们都知道福建专家不容易,春节过年才回家,一待就是11年!”
跑市场丢过行李箱,和奸商斗智斗勇,奔波劳碌住过院……回首往事,黄国勇和队员们的血色青春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扶贫扶志守初心,数载风雨拼成西北汉
多年的菌草扶贫工作,黄国勇和队员的足迹撒满了宁夏这片黄土地。
闽宁镇菇农刘昌富家,黄国勇是常客。“老刘啊,你要自己去银川市场卖菇,不要卖给菇贩子,卖给菇贩子你不赚钱……”
银川中心巷附近一处小宾馆是黄国勇的临时落脚地,巷子里的花溪王牛肉粉下肚能赶走黄国勇一身的寒意和疲惫,大妈饺子馆里改善一下伙食又能元气满满奔走四方。这些店老板得知黄国勇是扶贫专家,时不时给他送去特别关爱。
更深露重奔波于固原市和闽宁镇之间,卷起袖子手把手教菇农堆料种菇,扛起几十斤的蘑菇爬车当起搬运工……黄国勇和队员们不仅是技术员、销售员,还是搬运工、司机和联络员。
黄国勇深知:“扶贫先扶志。传授技术只是启迪民智的第一步,只有亲力亲为让菇农们看到致富的希望才能真正启迪民心。”
一年又一年,皮肤黝黑的黄国勇俨然熬成了一位地道的西北汉子。并肩推广技术的闽宁镇农技干部苏志军,翘着大拇指对黄国勇说:“黄老师,你是真的西北汉子!”
戈壁滩上无情的风沙,将这位斯文专家打磨成了地道的西北汉子,也留下了这位西北汉子的款款深情。
“感谢信任我的菇农,也感谢我的队员们。黄国楚、杜鸿鹄、袁红旗、周兴德、叶亚中……他们为了菌草技术扶贫工作常年有家不能回,有的已经不在世了,有的依然奋斗在宁夏菌草技术推广一线……”情到深处,黄国勇声音有些哽咽。
母亲中风卧床三年,黄国勇没有尽孝在旁。儿子手术需要陪伴,黄国勇依然奋战在外。家中一切担子都压在了爱人一个人身上。弟弟黄国楚跟着他一起奋战扶贫一线,积劳成疾从此天人永隔。
收起无尽的愧疚继续昂首奔赴扶贫一线,黄国勇热泪盈眶,“水土服不服皮肤痒得抓伤一片片血痕,从早到晚忙一天也顾不上洗脚就倒头睡了,冲进菇棚一干一整天也顾不得吃饭,菇农不理解,奸商恨我们,这些都不叫苦。最苦的是对家人这份愧疚,永远也弥补不上。”
老将出山续写“山海情”,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1年,黄国勇受林占熺教授委派转战新疆。在宁夏常驻了11年,这里俨然成了他的第二故乡。2022年2月25日,黄国勇再次踏上闽宁镇的土地,熟悉的沿山公路、熟悉的塞北晴空、熟悉的清新空气,此情此景让黄国勇心旷神怡。
闽宁镇里,老友相聚,激情不减当年。曾经的老“战友”陈有功、浦振儒、郭旭宏、李立峰、王富荣、马强、苏志军,曾经的老菇农苏云邦、马建英、习锦军、惠涛、刘昌富、袁俊成,都奔着黄国勇和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匆忙赶来。
菇农们家里有几亩地,养了多少头牛,对未来生活还有啥打算……黄国勇和“老战友”们关切地问起相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黄国勇此行意义深远。乡村振兴工作的大幕开启,菌草科技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63岁重回热土,黄国勇受林占熺教授委派,重新担起了菌草技术助力乡村振兴的任务。
他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第一阶段已经过去,我们用土棚人工的‘土八路’办法种出双孢菇,村民靠着双孢菇成功脱贫致富。现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迎来了新挑战,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会为菌草产业注入现代科技,我要尽我所能再为菇民们做点事情。”
黄国勇一席话,让“老战友”们和菇民们热血沸腾。种草养蓄的新设想、菌草香菇的新技术、闽宁对口帮扶的新使命,在这一次相聚间燃起了新的火种,黄国勇对大家伙并肩接续奋战信心满怀。大家伙建起了微信联络群,准备在闽宁镇上掀起乡村振兴的菌草科技新产业。
63岁重回热土,黄国勇一身正气凛然,依然是当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征战范”。支撑黄国勇意气风发的能量不是别的,恰恰是与“老战友”、老菇农之间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深情厚谊。他说:“和我的父老乡亲们在一起奋斗,就是走了真正的群众路线。”
链接:http://ycrb.ycen.com.cn/epaper/ycrb/html/2022-02/26/content_5942.htm#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