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邓祖湖团队利用单条染色体分选测序技术解析斑茅基因组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2-03-08作者: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赵新旺 文/图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近日,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乐鱼(中国)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邓祖湖研究员团队题为 “Sequence analysis of Erianthus arundinaceus chromosome 1 isolated by flow sorting after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in suspension”的研究论文。在甘蔗细胞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领域取得新的进展。

该研究通过团队前期创制仅含有1条斑茅染色体的甘蔗材料,开发悬浮液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标记斑茅染色体后进行流式分选,进而对单条斑茅染色体进行测序与分析。悬浮液基因组原位杂交后,斑茅染色体会清楚的标记上绿色荧光,而甘蔗染色体则没有绿色荧光(图1)。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得到带绿色荧光标记的斑茅染色体,纯度可达到97.85%(图2)。通过Illumina和PacBio测序,组装得到contig N50为19.5 kb的70.93 Mb序列。预测得到2646个基因,其中1877个(70.9%)基因的功能得到注释。基因共线性分析发现,有2161个基因与割手密、高粱同源,并且主要分布于1号染色体(图3)。利用斑茅与其他物种的1号染色体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表明斑茅与水稻、玉米的亲缘关系较远,其次是高粱,与割手密、甘蔗杂交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首次提出了悬浮液基因组原位杂交标记和测序技术,揭示了斑茅单条染色体的基因组特征,对甘蔗分子改良和外源基因渗入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悬浮液基因组原位杂交后的染色体悬浮液镜检。

(A) 所有粒子显示DAPI蓝色荧光。 (B)仅有斑茅染色体被标记上FITC绿色荧光。红色箭头指出带绿色信号的染色体。标尺:5 μm。 

 图2 流式分选后对收集染色体镜检。

(A)和(C) 表示绿色信号图。(B)和(D) 表示绿色和蓝色信号叠加图. 标尺:5 μm。 

 图3 斑茅1号染色体基因在高粱和割手密基因组中的共线区域。

蓝绿染色体代表割手密染色体,灰色染色体代表高粱染色体。 

乐鱼(中国)2020届博士研究生杨善博士为该文的第一作者,我校邓祖湖研究员和广西大学的张木清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捷克科学院植物学实验研究所的Jaroslav Doležel教授和Petr pal博士也参与了相关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1863)、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2015NZ0002-2)、乐鱼(中国)科技创新专项基金(KFA17168A)、乐鱼(中国)博士研究生出国合作研究项目(324-112110082)、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SKLCUSA-a201912)以及欧洲区域发展基金(CZ.02.1.01/0.0/0.0/16_019/0000827)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2002199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