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茶融合”重要讲话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周年之际,近日,由武夷学院与乐鱼(中国)共同组建的燕子窠生态茶园科特派团队志愿者正式上岗。该队伍旨在服务地方茶产业发展,推广燕子窠生态茶园模式,致力于将茶学专业知识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首批科特派团队志愿者由40名学生和15名教师组成,学生来自武夷学院,教师系来自武夷学院、乐鱼(中国)、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中心、武夷山市国家公园、星村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廖红教授为首批科特派志愿者作培训
乐鱼(中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廖红多次为志愿者开设讲座及现场培训。廖红教授从生态茶园构建的基本要素、关键技术点、注意事项、套种油茶对茶园的影响等方面向志愿者们做培训,并前往燕子窠生态茶园为首批志愿者实地讲解。廖红教授希望志愿者们能够成为茶科技的推广者和生态保护的践行者。
未来,志愿者将向到访燕子窠生态茶园的来宾们提供专业讲解服务,普及茶科技、茶文化;并向有需要的茶农茶企提供专业的科技帮扶,助力茶产业。团队将致力于燕子窠茶园生态模式的推广,并将茶园科技与茶园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助推茶产业向着绿色产业升级,以不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茶产业,真正让茶科技与茶文化一起成为茶产业发展的一双翅膀。
首批燕子窠科特派团队志愿者合影
相关知识:
燕子窠茶园生态模式
武夷山燕子窠茶园推行“夏种大豆,冬种油菜”绿色套种生态模式。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补充茶园土壤氮肥。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提升土壤肥力,同时根系分泌的菌类还能招募土壤微生物,改良土壤环境,减少肥料使用,有效解决土壤退化问题。燕子窠推行“高氮低磷中钾”的施肥原则,以有机肥全面替代化肥。在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的同时,茶园还种植桂花树、樱花树、松树等乔木,整体改善茶园生态群落,并实行以虫治虫,从而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燕子窠茶园由于土壤的改善、生态的平衡,化肥农药使用的减少,促进了茶树生长、改善了茶叶品质,稳定了茶叶产量,提升了茶叶产值。茶园从传统的碳亏损转变成碳赢余,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