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022-05-14):在茶园遇见油菜大豆:“茶科技”融入武夷万重茶山

来源:新华网发布时间:2022-05-16作者:郑良 周义 吴剑锋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正值福建武夷山采茶季,记者走进田间地头,新鲜事迎面而来:大豆和油菜套种在茶树间,不用化肥又能防虫;千年岩茶有了新品种,越来越多高学历新茶人涌现;5G、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茶山......“茶科技”已成为助力茶产业升级、茶农增收的新密码。

走进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千亩生态茶园,空气里弥漫着油菜花和茶叶的清香,翠绿的茶树间,套种的油菜已经倒伏,菜籽散落在泥土间。 茶园负责人杨文春告诉记者,5月中旬春茶采摘结束后,油菜将被挖土填埋,再播种大豆。

“这是武夷山茶园的'生态密码'。” 正在茶园指导茶农的乐鱼(中国)教授廖红一语道破。

2021年8月,廖红教授(左二)在一处武夷山生态茶园指导茶农茶园套作大豆栽培技术。 (受访者供图)

“冬天在茶园种油菜,可以释放土壤中的磷和钾;春茶采收后,套种高效固氮根瘤菌的大豆。 这样一来,茶树需要的氮、磷、钾就都有了,基本上不用施化肥。 “她说。

科技特派员廖红在武夷山被茶农称为“扛锄头的女科学家”,她和团队创造的“优质高效生态栽培技术”,改变了茶农一贯的耕作模式。

几年前,科技人员试验这种新技术时,不少茶农将信将疑:不用肥,茶叶能有产量? 不用药,怎么防虫?

生态茶园的“成绩单”打消了茶农的疑虑:试用新技术后,燕子窠示范区减肥减药超过30%、减少水体磷污染超过60%,燕子窠茶叶优品率较3年前提高了80%左右,收购价翻了一番。

套种大豆还有助于让茶园摆脱对农药的依赖。 廖红说,鲜嫩的大豆叶不仅能让茶园中最常见的害虫——茶尺蠖减少吃茶树叶子,还能引来茶尺蠖的天敌益蝽,这样降低了茶叶被害虫蚕食的风险。

如今,这一套种技术在武夷山家喻户晓、“遍地开花”。 截至去年底,武夷山已建成8.4万亩生态茶园,全市11601户茶农每家减少化肥使用量6吨,1683户茶企每家减少化肥使用量195吨,均同比下降2%。

越来越多“茶科技”被运用到武夷山的茶园。 在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硕士茶农”曹士先一边盯着恒温箱里的茶苗,一边在本子上记录实验数据。

“我們以武夷山的茶為母本,收集其他地區茶葉的花粉,再進行雜交選育。”曹士先説,這樣從眾多種質資源中,逐一對比,篩選性狀極佳的雜交後代進行培育,可以使茶葉的抗病性、抗凍性得到顯著增強,品質也會進一步提高。

就在前不久,曹士先和他的团队利用自然杂交选育技术,自主培育3个茶树新品种,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茶品种登记。

新茶树种的培育,十年磨一剑。 曹士先告诉记者,10多年来,他和团队遍访名家,和高校院所深度协作,反复试验,精心培育。

“100%的科技含量,用于茶叶品质1%的提升,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无比兴奋的事情。” 曹士先说。

据了解,武夷山市已经建立院士工作站、茶产业科技研究院和数字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和高校科研团队协作,选派225名科技特派员,为茶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走在茶园田埂,随处可见5G、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些“茶科技”正成为激活武夷万重茶山的“新密码”。 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告诉记者,更多“茶科技”进入茶园,助力茶产业升级,也让茶农实实在在获益。

“以前大家都比谁家产量高,现在大家都看谁家质量好,推广生态茶园,我们的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市场认可度更高了。” 岩霸(福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吴永鹏说。

链接:http://big5.news.cn/gate/big5/www.news.cn/local/2022-05/14/c_1128650425.htm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