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我校在常盛会议中心举行菌草科学技术成果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张全兴教授,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陈秋立,校党委书记王建南,校长兰思仁,校党委副书记柯瑞清、校纪委书记邱应龙、副校长黄炎和、郑宝东、林庆藩,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菌草产业企业代表中福海峡(平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山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郑宝东副校长主持。
成果发布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菌草技术成果展示视频。林占熺介绍了菌草研究取得的六项新成果,分别是巨菌草新种鉴定、巨菌草基因组测序与高质量组装、巨菌草表观基因组图谱绘制与菌草品种多组学数据库、菌草改良盐碱地技术、菌草工业化利用技术和菌草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介绍菌草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尹伟伦祝贺林占熺教授及其团队取得菌草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推广应用产业化成果,为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盐碱土地的利用开拓了新的领域。他指出,菌草科研团队在林业、生态、水利、水土保持、农业及木材纤维素的加工利用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就,为国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菌草技术应用及推广成果丰硕,未来应用前景广泛。他希望菌草科学研究与时俱进、不断深化。他非常看好菌草科学与技术的学术方向和产业化发展前景。
他建议,社会各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让菌草科研团队把科学研究作得更深入,推动产业应用技术的深入研发,扩大菌草栽培范围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影响力,使菌草事业全方位发展,进一步展示菌草未来对我国生态建设、乡村建设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菌草科研团队要进一步收集种质资源,丰富菌草的基因遗传多样性,对将来进一步培育更好的良种,以及开发多种性能的生物质材料,更加深化、更加精准地进行科学研究,支撑产业化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教授讲话
张全兴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发布的成果,在菌草基础研究工作及产业应用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通过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系统地研究科学问题,解决产业发展的核心卡脖子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菌草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很有意义。他指出,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有力证明巨菌草是一个新种,发布巨菌草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和表观基因组图谱,这是推进菌草基础研究与种质创新的重要步骤。他表示,他曾在青海、内蒙、福建平潭等地现场考察了菌草生态治理技术,也与林占熺教授团队开展合作,在江苏盐城滩涂盐碱地开展菌草治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菌草技术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菌草还可用于发展牧业、生产板材等,有利于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菌草事业,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他认为,目前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完全符合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定位和要求,建议我校进一步加快申报菌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把目标设得更高,未来努力建设成为国际菌草研究创新平台。其次,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继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青年队伍的培养。他希望,菌草技术作为中国的特有技术在全球进行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张全兴教授讲话
据悉,有关专家对巨菌草新种及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论证,认为:我校菌草科研团队从形态、叶绿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数据、分化时间和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证据分析,表明“巨菌草”与象草为姐妹类群,支持巨菌草为蒺藜草属的一个新种。菌草科研团队在巨菌草的高质量基因组构建、起源、演化等相关领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组装了一个接近完整的巨菌草基因组,是目前黍族最好的基因组;确认了巨菌草是异源四倍体,巨菌草与象草基因组分化时间约为30万年前,并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从基因组学上也验证了巨菌草是一个新物种。
此外,菌草团队还进行了巨菌草表观遗传学图谱的首次系统绘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首个菌草品种功能基因组多组学数据库,促进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和育种靶标的筛选,为菌草种质创新提供数据平台支撑。表观基因组图谱是阐明优良性状基因如何实现定时、定点、定量表达的基础。
菌草改良盐碱地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巨菌草在含盐量6.1 ‰、pH8.3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绿洲1号在含盐量7.7 ‰、pH8.8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在福建平潭幸福洋滩涂含盐量14.7‰的重度盐碱地,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3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至1.3‰。同时这些菌草还可用于发展畜业,生产板材等,能够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菌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与中福海峡(平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菌草人造板生产性试验成功,1.5-2吨鲜草可以生产1立方米的板材,可替代大量木材,不仅为国家减少了木材进口,还能大量固碳,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与福州云耕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智慧菌草云平台,促进提升菌草生态治理科研水平、菌草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菌草的全球推广。菌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应用已经步入快车道。
合影留念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有关部门负责人,新华社、中新社、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台、央广网、东南网、海峡教育报等新闻媒体代表,我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学院师生代表近百人参加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