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2022-06-28):福建省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授牌仪式举行

来源:央广网发布时间:2022-06-30作者:罗晓英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28日,福建省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暨乐鱼(中国)菌草科学技术成果发布会在乐鱼(中国)举行。

福建省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授牌(央广网发 李钦祥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乐鱼(中国)党委书记王建南、校长兰思仁,福建省教育厅相关领导以及学校师生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合影(央广网发 李钦祥摄)

发布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菌草技术成果展示视频。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介绍了菌草研究取得的巨菌草新种鉴定、巨菌草基因组测序与高质量组装、巨菌草表观基因组图谱绘制与菌草品种多组学数据库、菌草改良盐碱地技术、菌草工业化利用技术、菌草数字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六项新成果。

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介绍菌草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央广网发 李钦祥摄)

“福建省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将促进菌草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推动菌草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实现从点的突破、量的积累,到质的发展。在今天发布的成果中,菌草对盐碱地的改良技术,将为中、低度盐碱地的有效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我们将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领域的幸福草,我们将为此继续努力做出新贡献。”林占熺表示。

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向与会嘉宾介绍菌草(央广网发 郭勇鹏摄)

尹伟伦在视频讲话中表示,菌草科学研究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加大种群的扩大,丰富菌草的基因遗传多样性。这对将来进一步培育更好的良种,以及开发多种性能的生物质材料,更加深化、更加精准地进行科学研究,支撑产业化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发表视频讲话(央广网记者 罗晓英摄)

张全兴在讲话中指出,此次发布的成果,在菌草基础研究工作及产业应用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多学科联合协作攻关,对系统研究科学问题,解决产业发展的核心卡脖子问题,有力地推动菌草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很有意义。他表示,发布巨菌草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和表观基因组图谱,是推进菌草基础研究与种质创新的重要步骤。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讲话(央广网发 李钦祥摄)

记者了解到,有关专家对巨菌草新种及基因组测序成果进行论证,认为乐鱼(中国)菌草科研团队从形态、叶绿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数据、分化时间和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证据分析,表明“巨菌草”与象草为姐妹类群,支持巨菌草为蒺藜草属的一个新种。同时,菌草科研团队也确认了巨菌草是异源四倍体,巨菌草与象草基因组分化时间约为30万年前,并存在明显结构差异,从基因组学上也验证了巨菌草是一个新物种。

此外,菌草科研团队还进行了巨菌草表观遗传学图谱的首次系统绘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首个菌草品种功能基因组多组学数据库,促进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析和育种靶标的筛选,为菌草种质创新提供数据平台支撑。表观基因组图谱是阐明优良性状基因如何实现定时、定点、定量表达的基础。

与会人员合影(央广网发 李钦祥摄)

会上,林占熺还就菌草在改良盐碱地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作相关介绍。据介绍,巨菌草在含盐量6.1 ‰,pH8.3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绿洲1号在含盐量7.7 ‰,pH8.8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在福建平潭幸福洋滩涂含盐量14.7‰的重度盐碱地,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3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至1.3‰。同时这些菌草还可用于发展畜业,生产板材等,能够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为我国盐碱地治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目前,菌草技术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506个县推广应用,并传播到106个国家。

链接:http://www.cnr.cn/fj/jdt/20220628/t20220628_525887094.shtml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