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科技厅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皖科基奖秘〔2022〕357号)文件要求,我校教职工陈鸿飞(排名第三)参与完成的成果“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拟申报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乐鱼(中国)单位排名第三。现将成果的相关信息予以公示(具体附后)。
公示期为2022年9月20日至2022年9月26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请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方式:校纪委办(83789210)、校科技处(83789230)
附件:“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乐鱼(中国)科技处
2022年9月20日
附件:
2022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
公示内容
项目名称 | 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
提名者及提名类型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
主要完成 单 位(按排名顺序)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
华中农业大学 | |||||
乐鱼(中国) | |||||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
池州市农业科学院 |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工程研究所 | |||||
茂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要完成人(按排名顺序) | 姓名 | 工作单位 | 完成单位 | 职务职称 | 对本成果的主要贡献 |
习 敏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副研究员 | 负责总体研究,制定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对成果创新点1、2、3、4有贡献 | |
王 飞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副教授 | 协助制定研究方案,负责方案的总体实施,对创新点1、2、4有贡献 | |
陈鸿飞 | 乐鱼(中国) | 乐鱼(中国) | 高级实验师 | 协助研究方案制定及总体实施,对创新点2、3、4有贡献 | |
王 川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 副研究员 | 负责再生稻收割机具的改良研究,对创新点2、4有贡献 | |
邱才飞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 研究员 | 负责再生稻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丰产技术研发,对创新点1、2、4有贡献 | |
汪永武 |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研究员 | 负责再生稻稳定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对创新点3、4有贡献 | |
涂德宝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助理研究员 | 负责再生稻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对创新点1、4有贡献 | |
纪根学 | 池州市农业科学院 | 池州市农业科学院 | 高级农艺师 | 负责再生稻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与应用,对创新点1、3、4有贡献 | |
程太平 | 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 | 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 | 研究员 | 负责再生稻品种鉴选与关键技术研究,对创新点1、3、4有贡献 | |
胡锋 | 宣城市种植业管理中心 | 宣城市种植业管理中心 | 高级农艺师 | 负责再生稻机械化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对创新点1、4有贡献 | |
项目简介 |
发展再生稻种植对于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温光资源紧张,强再生品种缺乏,头季机收碾压及丰产高效技术不配套等造成周年产量不高、品质差等,制约了再生稻产业化发展。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联合全国优势技术单位,依托国家粮丰工程等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揭示了再生稻两季亩产吨粮的群体构建及产量形成规律,优化了两季协同高产高效的温光资源分配与利用,建立了再生稻丰产高效群体质量和栽培关键指标体系,为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高效技术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适宜再生品种的丰产特征及品种筛选关键指标;研发了再生稻专用肥及配套高效施肥技术和抗碾压技术,集成了“早熟籼稻低位机收再生”“籼粳交品种中位机收再生”稳定丰产优质高效技术模式,有效解决再生稻生产中的技术瓶颈。成果大面积示范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行专家评价:该成果整体达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