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梳理总结我国林草2022年所取得的科技成就,充分发挥优秀科技成果在促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林学会、国家林草局科技司组织开展了2022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审、评审委员会终审等程序,评选出了2022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我校林占熺研究员团队的菌草综合利用技术和兰思仁教授团队的兰花异养分子机制及种质创新两项成果入选。
一、菌草综合利用技术
近年来,我校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促进菌草科学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聚焦菌草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等方向开展联合攻关,并获得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农业厅、自然资源厅、林业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经菌草科研团队努力,2022年初步建立了菌草遗传转化体系,成功实现异源微管蛋白在绿洲1号中的高效表达;建立了首个菌草品种功能基因组多组学数据库;以菌草作为先锋植物快速固碳、防沙固沙、阻沙入河,创建了黄河阿拉善段菌草生态安全屏障。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菌草技术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生态治理、饲料、肥料、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领域,形成“菌草—生态治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和产业发展模式,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
二、兰花异养分子机制及种质创新
兰科作为被子植物三大科之一,在物种形成、进化研究、传粉生物学、园艺观赏、药用价值和香料利用等方面都久负盛名。针对兰花真菌异养机制、形态建成及优异种质创制等问题,兰思仁教授及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比利时根特大学,从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及新品种培育方面着手,通过15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通过对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基因组的解析,阐明了兰花真菌异养进化及兰属花卉无叶开花相关分子机制;通过对兰科植物KNOX等基因家族分析,全面梳理蝴蝶兰属下全部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以及地理分布,提出了蝴蝶兰亚属与亚族以及种间分类特征和检索,筛选出香花蝴蝶兰育种核心亲本,率先创制香花新种质,为兰花种业创新奠定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