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艺术赋能基层治理实习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3-10-26作者:公共管理学院 文/图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10月16日至21日,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69位师生在连江县丹阳镇坂顶村杜棠自然村三落厝,以“艺术化实习·实习艺术化”的形式,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基层治理实习”,研习古厝活化的治理之道,探寻古厝新生的治理密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学识本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习师生还把实习成果转化为一个个文艺节目,搬上古厝的“村晚”舞台展演,受到在地村民的欢迎。

此次“基层治理实习”师生完成了丹阳镇坂顶村村史与村情调查,拍摄了以“古厝新生”为主题的短视频,开展了“我与村民代表面对面”活动,并举办了“色影·杜棠”摄影展,邀请了台江法院“福州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法官、古厝保护改造设计者等三落厝酒店投资运营公司负责人、三坊七巷原运营经理等围绕古厝保护性利用主题开展了三场“上下店实务讲堂”。

 实习调研  

“我与村民代表面对面”活动 

10月20日晚,实习师生在三落厝朗乡艺术馆(郑氏大院)举行古厝新生·丹阳“村晚”暨乐鱼(中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层治理实习”成果展演活动,创新性地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呈现五天实习成果。其中,情景剧《梦赴杜棠宴》、沙龙《杜棠论道》、小品《模拟村治》等形式新颖的节目受到村民朋友的称赞,以及连江县、丹阳镇党政领导的肯定。 

古厝新生·丹阳“村晚”现场 

小品《模拟村治》 

情景剧《梦赴杜棠宴》 

对此,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杨国永介绍说,此次以艺术赋能实习,开展了“艺术化实习”,推进了“实习艺术化”。改变以往仅以文字稿作为实习成果的做法,要求每个小组、每个环节的调研成果、研究报告、学习心得等实习成果转化为生动的舞台语言、形象的视觉元素,都尽可能地以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视频、摄影、情景剧、对话沙龙、模拟村委会等,并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展现。这一改变有助于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全方面地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锻炼“能说会写有想法”“站起来会说,坐下来会写,走出去会做”的能力。基层治理实习以乡村为场域,同学们调研乡村、访问村民,所获得的实习成果能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更能为村民朋友所接受和理解,而艺术无疑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深受学生喜爱。“村晚”舞台展演也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展现了一种创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当地村民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师生们对实习活动进行全程拍摄和剪辑,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进行推广传播,能有效提高学校、学院和专业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据悉,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近年着力探索新型实习形式,已先后在晋安区石牌村、闽清县樟洋村开展了基层治理实习,有效地提高了实习教学效果,并逐渐形成新的实习模式,成为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重要建设内容。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