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13项成果获福建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4-01-07作者:社科处/文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福建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独立或合作获奖共13项,成果丰硕,特别是时隔12年我校再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可喜可贺!在13项成果中,以第一单位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青年佳作奖1项;聘用全职教授获一等奖1项;以第二作者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以第一单位获奖的成果有:《福建红色文化读本》(作者:王建南)获一等奖;《顺民意、得民心的重大改革——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作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课题组)、《数字经济赋能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作者:戴永务、郑义、何世祯、王强强、武千雯、孙于岚)、《探索完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政策建议》(作者:洪燕真、戴永务、黄衍、马永强、陈思莹、林伟明)等3项成果获二等奖;《中国农业“双 规模”经营方式创新、绩效及其外溢效应分析》(作者:郑旭媛、林庆林、周凌晨诺)、《How population and energy price affect Chin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人口与能源价格如何影响中国环境污染?)》(作者:李坤明、方丽婷、何乐融)、《Collaborative profit allocation schemes for logistics enterprise coalition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不完全信息下物流企业联盟的合作收益分配策略)》(作者:刘家财、许钜秉、李登峰、戴永务)、《供应链限制结盟收益分配合作博弈研究》(作者:杨洁)等4项成果获三等奖;《Hybrid game cross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s based on interval data: A case of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区间复合博弈交叉效率评价模型—以森林碳汇为例)》(作者:黄衍)获青年佳作奖。

我校全职教授郭若平成果《思想史场域:中共概念史的政治因应》获一等奖。雷国铨参与的《关于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获一等奖,黄安胜参与《端牢粮食供应饭碗丰富提升“大食物”粮食品类品质的建议》、林本喜参与《关于完善闽台农作物种业融合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获三等奖。

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省人民政府名义颁发,是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类成果最高奖,每两年评审一次,是展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衡量高校“双一流”建设成效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哲学社会科学摆在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位置,立足“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全力做强文科这一“翼”。学校实施了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双百”计划,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科研评价考核办法,持续推动重大成果培育,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次获奖,为学校进一步建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良好契机。学校将持续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加快提高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重大成果的能力,高标准高站位繁荣发展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争创一流文科,努力在建设社科强省中体现担当作为。

另悉,福建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表彰280项,其中一等奖32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148项、青年佳作奖30项。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