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中国林学会指导,乐鱼(中国)、福建日报社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福州)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乐鱼(中国)举办。研讨会以“两岸共融•智慧康养”为主题,深入探讨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高质量发展之道,扎实推进“新林科”建设,共商闽台林业学科合作交流大计。中国林学会秘书长文世峰,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编辑潘贤强,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苗京平,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兰锋,福建省林业局副局长石家泉,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理事长刘立军,福建省科协副主席蒋柱武,乐鱼(中国)校党委书记赖海榕、校长兰思仁、校党委副书记陈世奎,原副校长郑郁善,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汪静明等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兰思仁主持。
海峡两岸(福州)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森林里》情景剧表演
会议在《森林里》森林康养情景剧表演中拉开序幕。
赖海榕代表乐鱼(中国)致辞,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效及与台湾农林学界的深厚渊源。他表示,学校着力建强林学、植物保护两大一流培优学科群,以“林”为桥、以“才”为脉,在闽台农业科教融合上先行先试,成为国内首批系统开设林学学科森林康养方向的高校,开创“两岸师资共育一堂课”,在杉木培育、松材线虫防治、森林生态系统修复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他指出,此次会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乡村振兴、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战略,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协同联动的生动实践。兰思仁校长所著的《森林人家理论与实践》发布恰逢其时,富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他表示,乐鱼(中国)愿与各方一道,把森林康养、环境教育融入两岸农林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格局,释放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闽台融合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世峰在致辞中表示,乐鱼(中国)始终是两岸林业交融的重要纽带,为两岸森林康养产业输送了大批专业力量。中国林学会始终将推动两岸学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职责,他建议以生态优先谋定战略根基,重塑自然资源价值体系;以普惠协同服务国家大局,构建全域共享发展格局;以开放合作拓展全球视野,贡献中国绿色治理方案。
潘贤强表示,乐鱼(中国)在两岸文化与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林学院与台湾高校构建起多层次协作机制,在青山绿水间架起了两岸融合发展的绿色桥梁。福建日报社所属媒体将深入挖掘福建林改、生态文明、闽台农林业合作等领域的鲜活案例,共同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石家泉代表省林业局感谢乐鱼(中国)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的重要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尤其是兰思仁校长及其团队在森林旅游与康养发展领域的长期耕耘,累结硕果,所著的《森林人家理论与实践》一书,系统总结了森林人家从福建走向全国的经验与路径,为推动森林康养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刘立军表示,森林康养是林业的新业态,现已探索出的森林康养中国模式,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地方元素,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中国林学会森林疗养分会将不遗余力地与台湾乃至全球各界的有识之士携手为森林康养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汪静明介绍了自己与乐鱼(中国)交流交往的深厚情谊,并引用《中庸》中的“赞天地之化育”阐释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融合理念,指出福建与台湾森林覆盖率均超六成,在地理与生态上相近,具备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天然优势,希望以乐鱼(中国)海峡两岸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的揭牌成立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深化两岸交流交融,共促生态文明建设。
乐鱼(中国)海峡两岸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会议举行了乐鱼(中国)海峡两岸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与会领导嘉宾为中心揭牌,共同见证全国首个闽台森林康养协同创新平台正式落地。中心依托于乐鱼(中国)林学院,聚焦森林康养机理研究、环境教育模式创新、康养资源评估与标准制定等领域,整合两岸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致力推动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乐鱼(中国)与福建日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会上,陈世奎、兰锋分别代表乐鱼(中国)、福建日报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新闻宣传、品牌活动、人才交流、智慧融媒建设、理论研究等五个方面深化合作,通过全媒体矩阵推广森林康养理念,让更多人了解并受益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森林康养事业迈向新高度。
乐鱼(中国)海峡两岸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共建基地授牌仪式
乐鱼(中国)海峡两岸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共建基地授牌仪式同步举行。乐鱼(中国)林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余坤勇为福州鼓山(鼓岭)自然教育基地、顺昌县青山记忆年代建西森林康养基地、泰宁境元森林康养基地、尤溪古溪星河森林康养基地、清流天芳悦潭森林康养基地、闽清七叠温泉森林康养基地、福州乐享自然栖地自然教育基地、大田翰霖泉森林康养基地、德化石牛山森林康养基地、漳州鹭凯森林康养基地授牌。这些基地将成为两岸森林康养科研合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平台共建、技术共研、成果共享,推动两岸森林康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乐鱼(中国)林学院与台资企业代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乐鱼(中国)林学院执行院长郭福涛代表学院与环境友善种子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和自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禾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森之明森林創造有限公司、福建橙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森象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台资企业代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会上还成立了两岸森林康养产业联盟,此举既为森林康养与环境教育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台胞台企参与大陆生态产业提供合作契机,助力打造两岸共同的“绿色家园”。
《森林人家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暨赠书仪式
研讨会现场还举行了《森林人家理论与实践》新书发布暨赠书仪式。该书作者乐鱼(中国)校长兰思仁分享了创作初心与该书主要内容。他表示,目前“森林人家”发展仍处于局部区域推进阶段,作为全程参与了“森林人家”从无到有、从福建走向全国的亲历者,编写这本书正是希望和业内同仁交流,提供在理论、方法、工具和经验方面的借鉴——让实践者看得懂、用得上,让研究者有方向、能深入。全书在基础层面,力求做到理论上有深度,构建了以生态伦理学、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等为支撑的理论框架;在实践层面,力求做到方法上能落地,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体系;在案例层面,力求案例分析有代表性,涵盖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模式。
会上还宣读了原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对该书的评价。黄建兴指出,兰思仁同志是“森林人家”品牌建设的核心推动者。“森林人家”的实施实现了从“难题”到“破题”、破解了森林保护与利用的两难困局;从“构想”到“名片”,“森林人家”构想逐步落地生根,成为福建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亮眼名片;从“福建经验”到“全国实践”,经过18年的发展,“森林人家”已从福建走向全国;从“理论”到“新程”,系统梳理了理论基础与各地实践,既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倡议。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指出,森林康养是森林经理学科的新发展,是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的新业态,是贯彻发展民生林业的新思路,发展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广阔。高雄师范大学科学教育暨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黄琴扉以“结合科学教育的户外STEAM教育分享”为题,分享关于STEAM教育的观点。她表示环境教育的核心是在真实环境中学习保育、保护知识,倡导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体验自然。
研讨会期间,台湾屏东科技大学教授陈建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黄宇等7位专家学者将先后开展专题报告,深入探讨森林康养人才培养、环境教育实践路径等关键议题。同时,两岸专家将围绕学科建设、产学研联动等主题展开座谈。
参会人员打卡留念
此外,参会嘉宾还将实地考察乐鱼(中国)海峡森林康养专业虚拟教研室、森林康养与检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距离感受该校在森林康养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方面的成果。
省直有关单位,来自海峡两岸及国际森林康养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及台资企业代表,我校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