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青年人培养成优秀人才,不仅要抓好知识教育,更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在我校开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第二专题研讨中,各学院一线教师围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农学院教师古力认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上,要修身立德,言传身教,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教书育人的初心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坚持理想信念铸魂,潜心立德树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坚定青年学生学习进步、人生发展的“政治灵魂”,贯彻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塑造爱农情怀,培育卓越农林人才,努力培养“学农、知农、爱农”新时代卓越农林人才,紧紧围绕国家在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人才战略需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课程实习、专业技能实践和“一组一分田”等手段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标准,打通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化“三农”情怀教育,以支农支教、科教实践等足迹和历练融入农村,感恩乡土、感悟乡情,锻造学生“学农、知农、爱农”的赤子情怀。
园艺学院教师钟凤林表示,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校党委决策部署上来。作为教师就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贯彻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农林人才。要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本科教育教学中,坚持“以本为本”。具体到所在的园艺学院,园艺产业是大数据、智能装备、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的重要应用场景,就“智慧农业”新专业建设,积极对接智慧农业企业和高新研究机构,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技术、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和农业机器人技术等引入教学中,建立面向新农科的教学体系。将科研引入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将种业自主创新和绿色高效生产研究引入课堂,应用现代生物、新材料和工程等关键技术进行蔬菜育种与安全生产,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贯彻到教学中,通过真知的"再发现"来"还原"和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陈观水老师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传给学生一条道路,指明一个方向。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作为一线教师要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明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真才实学,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线教师、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生物技术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我注意紧扣“立德树人”的这一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大学生的政治引路人、学业指导者:通过组织资深教师、教学名师和党员教师示范带动,努力将课程思政工作覆盖到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为“立德树人”工作打好基础;积极做好与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党支部的共建工作,给学生上党课,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作学生入党介绍人,做好大学生的政治引路人;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及时修订培养方案、提供学业规划咨询和做好创新创业训练指导等途径,做好大学生的学业指导者。
动物科学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蜂学系主任段辛乐老师说,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将德育置于教育的灵魂、统率地位,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德育为先、以生为本”的理念,审视自己的执教理念、执教方式和执教格局,强化学习,弥补不足,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将专业知识内化为思想智慧、外化为行动能力,结合蜂学专业课程特点,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内涵,优化教学方案,在讲授蜜蜂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弘扬“五种品格”,深挖蜜蜂的品质特点,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食品科学学院教师张宁宁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当一名合格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自信、尊重别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指导学生学知识,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学到知识,只有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锻炼怎样学习,才达到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学技能,要注重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采用现场讲授、观摩教学、虚拟仿真、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学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国家培养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社会不断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不断涌现,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改善思维品质,深入系统的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我们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系系主任纪祥敏老师说,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是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必备基础和先决条件。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教师,我们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高尚品德、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打造政治合格、技术精湛、德才兼修的网络安全人才。在“如何培养人”方面,我们要根据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全面思考网络安全产业生态链,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与人才观,应用新思维,严明政治红线、严守法律底线、对准道德底线。在“为谁培养人”方面,我们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坚定为国育才的立场,努力造就维护国家网络疆土的忠诚守护者、风清气正网络文化的积极维护者,培养风清气正网络空间安全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系教师周成军说,师德至上、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建立“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目前森工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如何通过老师们的关爱,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森工专业每一位任课老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付出真爱,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才能让学生明白专业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让我们为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而努力。
管理学院(旅游学院)企业管理系教师郑义认为,教师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感染熏陶学生,高校教师应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拥护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将之融入教书育人过程。唯传道者明道信道,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方能深入学生心灵。作为一名企业管理系的教师,应结合专业专业特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理直气壮地支持国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反对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将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使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坚定学生对国有企业、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国际学院、留学预科学院(合署)公共外语教学部教师蓝书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结合这段时间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专题学习,使我对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要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工作与学习的态度,会通过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学一线的老师,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职责,我认为,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实际行为影响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安溪茶学院财务管理系教师郑蓉蓉认为,新时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资源,培养时代新人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环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和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严重影响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必须加以克服。作为一名高校一线教师,既承载着接续奋斗、载梦前行的使命,也肩负着开源活水、立德树人的担当,既要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帮忙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还要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作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新冠疫情防控涌现出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学习的榜样,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