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联系我们

李宝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增强思政课深度广度和温度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0-11-02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宝艳/文 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通过系统学习,我对立德树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学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更注重道德教育。以道德为终极关怀,追求道德完善,是中华文明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立德树人”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阐明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的根本目标。怎样培养人?习总书记要求要从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二、发挥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一是加强经典教材与四史教育相结合,增强课程深度。目前学院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2门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各门课程均实施专题式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并做到了与中学政治课历史课的有效衔接。今后,还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机融入教学,尤其是将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课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福建故事,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爱乡情怀,打造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深度。二是加强课程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延伸课程广度。目前学院开设了15门公选课,还有思想者读书沙龙、中共党史读书社等平台,依托这些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学生进行学术讲座。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将积极与各职能部门沟通联动,通过系列公选课、读书活动、网络平台等渠道,与校外优质师资携手合作,多方位、多视角地为学生提供线下或线上的精神盛宴。三是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课程温度。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今后学院还将探索与专业教师的合作,一方面提升思政课程显性教学的理论魅力,另一方面发挥隐性教育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共同推动立德树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形成,提升课程温度。四是以德立身与以德施教相结合,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系列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凝聚“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然后才是以德施教,引导学生明民族复兴之“大德”,守社会责任之“公德”,严慎思笃行之“私德”。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在与学生的交流碰撞中实现教学相长,依靠学习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