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联系我们

吴仁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农学类人才培养质量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0-11-02作者:农学院副院长 吴仁烨/文 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后,使我对“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领悟。人无德不立,品德修养至关重要,学生的品德关乎国家的形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初心,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是教学最根本的基本功。

每次上课我都感觉如临大敌,寝食难安,课堂就是战场,不谋全局,岂能取胜。要上好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用心设计、细细打磨。精心研究教材,用心读懂学生,苦心经营课堂,掏心交流思想,静心反思自己,全心培养学生成才,六心精育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始终。教书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育人更需要精湛的基本功。练就育人基本功,既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长期不懈得积累,又要有“弱鸟先飞”的意识,只要有志气,后来者也能居上。教书是为了育人,而育人就在教书中。

一、提升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人才培养,根本靠教育,关键在教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一是全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要育人先立德,稳步推进师德建设,严格履行教学职责,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严格督查课堂纪律。二是突出教学实绩,改革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组织全院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按照校、院党委的决策部署,制定农学院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将参与专业建设,教研活动,教材建设,劳动教育,指导学生实习、田间技能等纳入评价体系,健全综合评价。推动教学工作在绩效分配中的比重,评优评先评奖向一线教师倾斜。三是以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以校级教学基层组织示范点带动学院其他教研组的建设,加强教学梯队建设,从而推进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组织和专业支持。四是建立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制定农学院教师培养管理细则,推行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分批次输送青年教师到中国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交流学习,适当给青年教师压担子、同时搭建成长的梯子,加强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训练。

二、创新农学类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一是大力推进课程体系优化。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修订农学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在省级慕课教学团队“农学专业课程群慕课教学团队”的带动下,推进“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群五类“金课”建设。二是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构建培养四种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一班一亩地,一组一分田”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依托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创新能力训练;将毕业生产实习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全面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训练。三是建立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校地企合作,完善校内外实践基地。共建以“教育部乐鱼(中国)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超大现代农业集团科教基地”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创业实践”提供“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调研政府、产业、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等多方人才培养诉求,探索集聚政府部门、行业及企业、科研机构和用人单位等多方资源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推动学院全员育人。一是协助推进学院思政队伍育人。增强思政队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推进科研育人。加大学院1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程度,鼓励科研团队吸收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推动教师将科研成果融进课堂、写进教材。推动学院全员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