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系统化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后,食品科学学院实验中心教学团队的负责人陈继承如表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心灵埋下***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食品科学学院实验中心教学团队,自2017年获批福建省《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来,先后获批了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3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骨干教师主持虚拟仿真类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探索革新,潜心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食科院的教学团队始终坚持贯彻着这一重要教育论断,不断进行教育方面的革新。为此,他们持续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研究活动。陈继承认为:“新的教育模式、方式在出现,新的教育手段在出现,我们更应该潜心地思考、开发,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更新等等。”他表示,虚拟仿真技术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将比较热门的 IT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以一种游戏化的形式,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专业知识上的学习,通过提升学生们对于教学形式的新鲜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益于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2019级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天赐对此受益匪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活动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实验室的规范和具体实验,能更好的在实际操作中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比书本上描述更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
团队负责人陈继承讲课现场
陈继承指导学生
陈继承表示:如何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如何守好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课程思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相互转化,陈继承有自己的体会:“我们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要有理想信念、有扎实的学识、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坚实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食科院的教师们专门成立了课程思政中心,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陈炳智老师在学习后认为:“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关于如何做好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他表示,教师首先要分析该课程的每个知识点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方,进行备课,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进行达成度评价,不断完善教学模式。食科院的教学团队十分注重课堂思政工作的落实,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曾绍校表示:“这是一个教育体系的论述,我们要重点培养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
陈炳智老师上专业课实验课现场
以德为本,有教无类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是育才的根本,高等教育不仅具有知识传授的功能,培养优良的品德对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谈及对立德树人这一要点的论述时,曾绍校如是说。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个教师团队时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才合一”的时代新人为己任。
教学团队教师研讨交流现场
陈继承认为,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培养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高素质人才,要以树立好德行作为立足之本。只有把握立德树人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他以生动的比喻强调了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把德行比作1,那么各方面的能力和才学就是0,想要使人才为社会作出最大化的贡献,就要在教育中把“立德”放在首位。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对于如何做好新时代学生们的榜样,陈炳智也表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要敢于担当。”食品科学院教师团队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实验教学中心以推进“教育公平”为更进一步的目标。陈炳智坦言,在平时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每位教师都会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针对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平时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给予鼓励与支持;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组队学习,让教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基础较弱的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从而促进双方的学习。陈天赐表示:“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对教育方法的适当调整,因材施教,能让我们更容易接受知识,快乐学习。”
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陈炳智表示,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多上课、上好课”,主动进课堂、进实验室、进宿舍,走近学生,贴近学生需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