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研究教学,广采他山之石,坚持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为服务”。任劳任怨,以身作则,坚守“三尺讲台”。多年执教的她,始终将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重要使命,她就是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陈煜老师。
陈煜在讲课
陈煜,福建省优秀教师、校教学培训师,曾主持多项省级、校级教改项目,现主要承担《植物学》、《植物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她拥有FDW(Facilitator Development Workshop教学技能引导员工作坊)国际认证资质证书,曾获全国生命科学类微课比赛、福建省青年教师技能竞赛、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等多个奖项。
知行合一做“四有”好老师
任教以来,陈煜始终坚持将教师的责任贯彻到平凡、细微的教学过程之中,始终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是学生一面道德修养的镜子。”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后,陈煜感慨道,“一个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她认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即是立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修身立德,感染学生。“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影响。”陈煜表示。
陈煜和学生合照
在课堂教学中,陈煜对学生严而有度,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获得学生一致好评。为了让乏味无趣的知识变得生动,陈煜一方面通过播放科普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另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并分析给班级同学。不少上过她的课的学生们表示,不同于一些下课就找不到人的老师,陈煜对待学生的需求总是第一时间反馈,“在结课后,我遇到一些陌生的植物向陈煜老师请教,她仍然很耐心地解答我的困惑,就如同上课时一样。”2018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卢林烨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陈煜也在教学上潜心研究、不断创新,为学生展现进取与探索的形象。她通过寻求不同学科间的共通点,结合学科优势相互取长补短,邀请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到植物学课堂中来进行课堂教学接力,使得单纯由一位教师授课变成了不同学科背景下的两位或多位教师联袂接力授课,教师之间授课内容相互联系、穿**行。这种方式既能带给学生新鲜感,帮助其学会更多相关专业知识,也形象地回答学生关于“怎么学”的困惑。这形成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反响热烈,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植根课程 担好立德树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对陈煜来说,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促进改革不断深入和推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题。陈煜在课程中秉承“深根家国情怀,厚植科学精神”的教育理念,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她通过“课程思政”,发挥精神塑造和价值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有自己的小德,同时具有国家和社会的大德,从而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陈煜带领学生认识植物
在植物学教学方向中,她通过植物学的独特性,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多的体会。“植物学教学不仅要强化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相互联系,增强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课上,她通过学生分组调查并撰写校园植物名录,为校园植物悬挂植物二维码标识牌,亲身感受大自然外,还积极利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我希望教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做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陈煜表示。2018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李佳对此也深有感受:“这让我们感受到植物学的独特魅力,还让我们对知识点更加印象深刻。”
对于学生的未来,她鼓励学生应做出学习的规划和计划,找好自己的定位和方向,明确“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对此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陈煜强调“上进心、求知欲、责任感”的重要性,她认为除了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珍惜并把握与专业素质相关的实践机会。此外要有耐心、持久,承受寂寞的决心与毅力。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这就是不平凡。“我会继续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现在是如此,以后也是如此,始终如一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热,贡献自己的一份爱。”陈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