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来学。”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后,谈及自己对讲义的感受,廖红如是说。
廖红,党的十九大代表。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峡联合研究院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走好第一步 立德方能行远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谈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最深的感触时廖红说道。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廖红深以为然。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廖红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青年人培养成优秀人才,不仅要抓好知识教育,更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在廖红的实验室,第一堂课永远是思想政治课。作为党代表,参加十九大的场景廖红还历历在目,她也时常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见闻,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得到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上的提高。“只有思想品德上的端正,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廖红说道,“要让学生有大视野、大情怀,才能有大担当、大作为。要让学生们知道我们这个学科和‘绿水青山’有什么关联、我们学的知识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教师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在谈及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时,廖红认为,无论是哪个时段的教育,都应该从一年级抓起,因为学生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时,都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憧憬,“你看那些高考完的孩子,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本科生年纪小,可塑性强。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给予合适的引导,他们会很容易成才。”廖红感叹道,而廖红也在真正实践自己的观点,她在给本科生教授专业课时,就会教他们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可以服务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廖红表示:“一开始就先找准方向,他们的大学生活会很充实,他们的能力会很强,并且他们也会很积极向上,很有自信。”
“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廖红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学生优先的理念,注重学生品德建设的同时,不忘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有心也要有本事。”廖红强调,“我们总说‘三下乡’,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实践经验,你去了能做什么?”在廖红的实验室,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就会定期到田间地头去实习,接触土地、接触农民,了解生产一线的真实情况。廖红每次带学生去茶园亲身实践,即便已到饭点,她也要和学生一起先将试验做完。“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廖老师去安溪茶园取样,廖老师亲手去挖茶树根,亲自示范技术要领,廖老师不仅在学术上是我的导师,更是我精神上的导师。”2019级农学专业博士生刘扬谈到。
抓住关键点 有才更能有为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具有重大意义。”廖红对此深有感触,“论文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我觉得我们写论文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什么,发表论文的意义一方面是为了宣传科研成果,帮助老百姓掌握更新的技术;另一方面是为了告诉全世界,中国的科学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廖红眼里,比起能不能发表论文,她更看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她认为对于一个学生的评定应该采用更多维的考核体系。在廖红的实验室,每学期都会有一次全体师生参加的学术大比武,每个学生准备10分钟的演讲,由现场的评委老师和学生进行打分,分别考核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各方面,既保证了评定的公平公正,也展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廖红的实验室从早到晚总有许多来自各学院的学生忙碌着,廖红有点不好意思“人太多了,他们都认识我,但我认不全。”她认为教授一定要进入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不能做套子里的人,关起门来搞科研。“上课是很重要的。”廖红感叹道,在她任教期间,首次开设一门《生物学原理与应用》的课程,把海峡联合研究院所有的中心主任,全校最顶级的专家团结在一起,廖红作为带头人,走进教学实践第一线,亲自为来自各学院的学生上课。
好的教育,离不开一个好的教学制度的支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廖红对自己的实验室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管理制度,她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自由。在学生二年级之前,每个实验小组的人员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她认为,学生既要有一技之长,也要博学多才,多跟几位导师学习,有利于更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更好地把兴趣融入到学习之中。“学生的力量很强大的,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我觉得一定要给学生选择的机会,要让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廖红说道。同时她也表示,她会要求学生的方向一旦定下来,就一定要投身进去,潜心做研究。
廖红不仅重视学生学术方面的培养,同时对学生的生活也十分关心。“一定要对学生好。”“我希望学生觉得在我们实验室读书是很骄傲的事。”为了让学生能心无旁骛地学习,她尽可能提高学生助学金。“要让同学们有尊严地学习,衣食无忧才能更全身心投入。”疫情期间,部分学生只能在学校过年,她便想办法给学生送去一些水果,让学生体会到一丝温暖。
谈起毕业的学生,廖红如数家珍:“去年毕业的一个博士作为副教授被其他学校引进,今年保送和第一志愿的硕士生已经超过了一半……”脸上满满都是夸奖自家孩子般的骄傲。“我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是第一位的,根正才能苗直。要学习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成为有用的人,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廖红表示,“教育的根本就是立德树人,培养的学生要让老百姓满意、让社会满意,教师自己才能满意。” 像每一位以“桃李满天下”为目标的教育工作者,廖红也希望自己能撒下更多希望的种子,经行处,无穷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