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联系我们

【分享交流】张怡:承托中国梦复兴征程 躬耕教学一线队伍建设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0-12-23作者:食品科学学院教授、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 张怡 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今天,学校召开以“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为主题的分享交流会,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学校紧跟教育评价综合改革步伐,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的举措。

 一、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为本。

 高等教育是本,本科教学是根。回归教育的初心,是做好一个“教书匠”的基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公布,在改革教师评价方面,《方案》“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重视教育教学尤其是“回归本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当前,全校上下着力提高思想认识,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重,育人为本,全面加强本科教育,夯实学校人才培养基石。

 上好每一堂课,这是对我自己的灵魂召唤。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在我们农大,在我们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有着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他们,不一定有高质量的论文,不一定有显赫的科研成果,他们只是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燃烧着自己,用那微弱的光和亮照亮着农大学子的心。

 二、潜心育人,全力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

 本人1997年入职农大以来,23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受益于农大的培养和导师的栽培,自身的教学科研素养在不断提高,洞察国际前沿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此外,授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给我带来的变化,基础的科研理论知识不断得到夯实,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思想碰撞解决了教学和科研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受到激励和笃定。23年来,见证了许许多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人生阶段,陪伴了他们从懵懂到成熟到成才的人生蜕变。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批的杰出校友不断涌现,他们扎根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始终不忘农大对他们的培养,时常搭建和维系与母校的桥梁和纽带。在今年疫情期间,涌现出2014届校友李卓强为学院捐建实验室,2008届校友曾意宁为学校捐赠3万瓶防疫物资的先进事迹。许多校友出资出力,牵线搭桥,在学院设立了多个奖助学金。充分展示了我院学子的社会担当和母校情怀。

 三、聚焦区域经济、注重科研育人。

 乐鱼(中国)作为地方高校,更加重视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食品产业是福建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作为学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我在积极服务地方食品产业的同时,重视科研对区域经济的服务效力,重视科研育人,引导广大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及时了解企业所需,社会所需。通过自建和共建的模式积极搭建了多个科研平台,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去年成功申报的“闽台海洋特色食品加工与营养检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也是福建省唯一的食品类教育部工程中心。科研平台的搭建,成功的吸纳了本硕博不同层次的多名学生投入到相关课题的研究,拓宽了科研育人、服务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坚持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基础工作之一。我们要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中实现突破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