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材料工程学院木材科学系的刘学莘,作为普通教师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第九讲共分三小节,累计一万余字。这部分我整整看了三遍,每看一遍,我都心潮澎湃,都认同赞同;当然每看一遍,我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思,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也更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1957年,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提出“为人师表,又红又专”的要求。到了新时代,对于教师该如何表率、如何红、如何专,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可践行的新要求,那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记得在10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一度很担心自己缺乏讲课经验,学生对课程不喜欢。后来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督导老先生来听我的课,当我把我的焦虑和他倾述之后,他对我说:“年轻人不要怕,只要有爱,就可以解决一切”。我至今不知道那位老先生的名字,但那句话一直铭刻在我耳边。我想总书记的“有仁爱之心”也就是这个道理。正如总书记所说:“爱是教育的灵魂”,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哪怕讲课的功夫没那么娴熟,学生们回馈给我们的也一定会是包容和理解;只要我们“眼”中有真爱,我就会平等地对对待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信赖感和存在感;只要我们的“言”中有爱,哪怕是纠正学生的错误,直指学生的缺点,他们都会欣慰地接受甚至觉得是一种宽容,而不会产生怨烦;只要我们“行”中有爱,也许我们穿的、戴的、用的不是什么奢侈品牌,但学生们感受的却是老师无穷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他们感悟到“干干净净、清清白白”才是“大道”、才是“大美”。
为了让我们更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回归我们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人人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我们也看到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在行动,科技部在行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行动。更让我们庆幸的是,我们的“小家”乐鱼(中国)也在行动,并且我们的步伐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现如今,潜心教学的一线教师被“撑腰点赞”了;把书教好,把学生培养好,哪怕没有SCI论文也能晋升副教授、教授了;教学质量好、学生评价高的老师收入也涨起来了......作为一名基层教师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教研室的氛围变了、学院的氛围变了,在教学上一股股“比学赶帮超”的清风正气迎面扑来,老师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统一,一切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想这一切重大转变的背后力量来自于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领会和坚定执行,以及对全体一线教师个人发展的关爱、保护以及长远谋划。
习总书记多次强**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一直认为就“立德树人”来说,我们比中小学教师的担子更重一些。孔子曰:“三十而立”。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是从大学入学十七八岁到博士毕业三十来岁,“三观”定型时期,他们很快会把老师们给的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带到职场,他们也很快会组建家庭成为人之父母,影响下一代。所以我们影响的绝非是几个人,而是成千上万个家庭,亿万万个中国人。我们也坚信,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本质是人才与人才的竞争,因此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做好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垂范,才能培养好下一代,培养好一代又一代可靠的接班人。
在我分享汇报的最后,我也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我认为争做“四有”好老师,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中央和教育部,特别是学校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让自己的一切行动有纲领做指引、有目标做方向;第二步就是以课程建设为基点,在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上好一门课上花心思、下功夫,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坚定政治认同,树立家国情怀。如果精力允许,第三步就是盘活学生的课余时间,为学生们搭建打造有正能量、有时代特征的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实现“三全”育人。此外,在平时我们还应与同学多谈心、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实现价值,成就梦想。
最后,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愿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祝愿我们共同的家园乐鱼(中国)各项事业蒸蒸日常。我也呼吁老师们携手一道坚持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