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本站!

联系我们

【分享交流】黄秀玲:争当新时代好老师

来源:乐鱼(中国)(新版)发布时间:2020-12-23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国家级金课负责人 黄秀玲 创建部门:乐鱼(中国)(新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学校高度重视并且全面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拳出击,大力进行了有关职称评定、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每一项改革都化作推进一线教师加强优化本科教学的巨大动力。

 作为一名从事思政课教学 14年的一线教师,通过学习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和亲身感受学校相关改革后的积极变化,内心备受鼓舞,触动很深,主要感受有三点:

 一是方向更明了。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再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一系列的文件都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这让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倍感振奋,当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二是归属感更强了。学校在贯彻党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相关教育文件方面及时到位,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结合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制订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更加人性化的举措,如教师人人有一张桌子、所有教学楼安装空调、旗山校区建设、马院按1:350配齐思政教师等等,这些文件和举措更加聚焦教师成长和提升教师的岗位幸福感,也使大家对学校的归属感更强。回忆起2018年那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师节庆祝大会召开,我第一次佩带大红花坐在礼堂的时候;回忆起2018年我第一次成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一名培训师,和一群同样热爱教学的同仁共同努力的时候;回忆起我担任2020年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总策划,团队小伙伴建言建策、相互赋能的时候……我的心里满满都是归属与温暖。而教师的归属感越强,传导给学生的能量也就更正,这必然使教育不仅有深度、广度,更有了温度。

 三是动力更足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启之年,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的重任。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思政课要守正创新,这是全新的课题,也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努力方向。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是更加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学生总问我:“秀秀老师,为什么你一上讲台,眼睛就闪烁光芒?”我总说:“那是因为教书育人是我的最爱。”即便当年我儿子心脏衰竭,医生下了三张病危通知书,那一天我依然没有停下上课的脚步。十多年来,课上倾囊相授,课后充分交流,我与学生亲密无间。工作的困难、生活的磨难,终未能消灭我对教学的热情。正如总书记所言:“教师,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作为思政课教师,更是如此。教学是一件十分纯粹的事业,只有当我们真的相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师唯一的使命时,我们才能甘当点火者和赋能者,才能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去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最终用真情和真学识感染学生。

 二是更加关注和进一步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课程思政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作为教发中心的一名培训师,我一直参与校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担任多次课程思政工作坊的主讲教师,帮助老师们把握和澄清了一些常见的关于“课程思政”的认识误区。今后将继续和培训师团队一起探索教书育人规律和课程思政规律,让课程思政进一步落地有方,推进校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是更加注重提升教研相长的意识和能力。一名好的教师,除了要上好课,更要关注学科前言,关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宣传阐释理论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达到教研相长、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8年,本人主持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于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一流课程,这不是终点,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要按照一流的标准、深化教学研究、探究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改革,真正把课程建设为合格的一流课程,建设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