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食品科学学院姚闽娜副教授带着她的慕课《食品营养学》(福建一流课程)走进了学校后勤生活课堂,一场以“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主题劳动实践课在我校第十餐厅闪亮登场。
“每个人都应当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才能懂得生活,从而热爱生活。今天的生活课堂是包饺子,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从营养学角度讲,它符合干稀相配、荤素相配、主副食相配、颜色相配等营养搭配特点,制作手法简单易学。小小的饺子,搭配合理就犹如一个小‘膳食宝塔’……”,姚闽娜副教授在课堂上把饺子里包含的健康学问以及包出好饺子的诀窍向同学娓娓道来。姚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活动现场
活动中,同学们在食堂厨师的协助下动手实践,分组调配馅料、调试味道,不同食材的碰撞,风味交融,挑起了同学们对味觉的期待。包饺子过程中,第十食堂厨师林楷、林希告诉同学,“包饺子的步骤很重要,一要把馅放均匀,二要把饺子的边缘捏紧,不能露馅。饺子的包法还可以多式多样……”。在悉心指导下,同学捏褶封边,尽情发挥创意与想像做出各样的花式造型,有元宝饺、鱼形饺、月牙饺。饺子煮好了,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上了桌,大家一起品尝了自己亲手包的美味饺子,餐厅工作人员李婷婷,“大家要记得光盘哟!”同学们将餐桌上食物一扫而光,内心充满劳动喜悦与感动。课后,同学们还将煮好饺子精心打包,来到校医院献给奋战在防疫与医疗救护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提前预祝她们“第110个5.12国际护士节”快乐!护士长潘银莺收下了这暖心的饺子,并对同学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同学们的尊重和支持是对护士最好的鼓励、褒奖”。来自森林康养班的郭同学在课后谈到,“本次将课堂搬到餐厅,通过包饺子,学习如何运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吃到营养最齐全的食物,不仅是一次有趣的课程实践,也是一次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切身感受。同时,也是在实践中去体会如何真正做到‘懂生活、会生活和爱生活’。”
展示劳动成果
为校医院护士送水饺
活动合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后勤管理处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把党史学习成果切实转化成为师生办实事,聚焦立德树人,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开设后勤生活课堂,充分发挥了后勤“浸润式”和“零距离”的育人优势,探索“厨师即教师”“食堂即课堂”“餐桌即课桌”等体验式劳动实践教学新模式。今后在后勤生活课堂将开发新的课程,同学们可学到厨艺、礼仪、收纳、园艺、应急救护等生活技能,丰富校园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价值观念。